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关注“在课堂上,教师是否‘穷尽’了学生的思维可能”,10余位教师“围观”了同事施莉老师的《人物描写一组〈两茎灯草〉》一课,探讨的是学生思维不能浅尝辄止,而要尽可能“穷尽”。
“穷尽”,一个并不陌生的词汇,“穷尽思维”却让人有水中望月之感。拓宽个体的广度。课堂中,教师既要面向学生整体,又要关注到学生个体,本节课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施莉老师不满足于学生单一的答案,在启发引导之下拓宽个体学生思维的广度,课堂中两个教学片段颇具代表性。
当你立下一个目标的时候,是不是经常会这样:想学英语,先囤了 30G 学习资料,结果收藏夹都吃灰了还没开始背单词;为了提升自己,制定了详细的读书计划,还下载了读书提醒软件,结果却是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想自己做饭,花了好几天刷做菜视频,收藏了几十个菜谱,还买了很多厨具,最后还是选
有一部电视剧叫《天道》,提到了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不同的文化属性造成了不同人物的不同命运。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不同的成长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有不同的人生经历、教育经历,形成了每个人独特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个问题,施莉老师这节课在单元整合回顾中,用三个已学课文中的句子作为课堂导入,即以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件进行谜面式的展示,引导学生自由举手发言,朗读句子后说出句子所指的人物是谁,这个人物的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