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行摄走进河南豫西大山深处,一行人拍摄记录当地农村夏收,沿着羊肠小道爬上一个山头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极目四望发现了山坡小道上正在扎捆麦子的一对老少,大家有点不解,羊肠山道行走都很困难,他们是怎样把2大捆麦子弄回家中的?
10月26日,郑州市金水路76号院,王女士推了辆老式独轮车,兴奋地在小区里转来转去,很是拉风,一会儿就赚来满满的眼球!这辆独轮车是王女士在旧货市场淘来的。院里开汽车的摇下车窗看,骑车人跳下车子瞧,小孩子撵着跑,老太太们也轮流推两圈儿。
时值抗战全面爆发,粤北的村庄顿时失去了往日的“活力”,青山缭绕中伴着朝阳升起的不再有琅琅的读书声,时不时响起的炮火总能惊醒在路边稍作休息逃难者。一批又一批的人从村庄中被迫“逃出”,他们中有很多是迁到粤北办学的各高校的师生。
陈毅元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解放区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这里所说的小车指的就是独轮手推车。解放战争时期,老区人民就靠独轮车给前线运送粮食,它可是立了大功。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木质独轮车早已“退休”,其中有4辆成了七贤民俗村街头的展品。
独轮车俗称“手推车”。在近现代交通运输工具普及之前,是一种轻便的运物、载人工具,特别在北方,几乎与毛驴起同样的作用。过去的独轮车,车轮为木制,有大有小。小者车盘平;大者高于车盘,将车盘分成左右两边,可载物,也可坐人,但两边须保持平衡。
曾经七八十年代,农村曾经用过的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的工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个人认为,在最初还没有任何工具的时候,都是靠的人工挑,扛,靠着两条腿在运输,在过去的年代,挑粮食,挑货物等等都是依靠两条腿,肩挑的样的方式进行。
时代在不断地更新迭代 ,农村的变化翻天覆地,三四十年前,甚至更早运输主要靠的是人挑肩扛,到现在的机械化的进程。岁月流转,曾经的交通运输工具已然成为了一代人的回忆!我们的时代在前进,老式运输工具在更新。经典的运输工具,有的已经消失,你见过几种?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变老了!
最有名的1960年开工“红旗渠”,老辈人一定记得,1969年7月全面完成引水通水的,耗时近10个年头,“红旗渠”总干渠70.6公里,挖平山头近1200座,架设150座渡槽,挖石土方2200万立方米,工程浩大,环境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