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老家有荔枝吗?蔡襄的《荔枝谱》首言,“荔枝之于天下,唯闽粤、南粤、巴蜀有之”。巴蜀在唐以前就有荔枝的记载,经唐宋明清民国,直到今天都有荔枝的分布。苏轼系眉州眉山人,眉州属成都府路。资料显示,在唐时乃到北宋初年,成都尚有荔枝分布。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因“讥斥先朝”罪名被贬至岭南的苏轼,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后就写下了这首传世诗篇,对荔枝极尽赞美之能事。你要是以为东坡先生在岭南只是自怨自艾,成日留连风物、吟醉山水间,那就大错特错了,东坡先生其实于岭南的发展大有功焉。
又到了吃荔枝的季节,荔枝能补脾益肝、理气补血、补心安神、开胃益脾、增强免疫力……苏东坡曾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爱吃荔枝是出了名的,而医生却说:“一颗荔枝三把火”,荔枝吃多了不仅会“上火”,还会得“荔枝病”。什么是荔枝病?出现症状了怎么办?怎么吃才安全?
“日啖荔枝三百颗”真的可以吗?六月盛夏,荔枝生长正旺,很多人都买来荔枝尝鲜。图源:网络荔枝是夏季水果中的瑰宝,它的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C和矿物质,香甜可口,备受人们喜爱。宋代大诗人苏轼曾豪言:“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读了本专栏近期两篇关于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的文章,有朋友以及学生们也察觉似乎“言犹未尽”。的确,结合东坡先生之人生行藏屈伸来探析掘进,更深一层加以理解体会,苏轼所作的荔枝诗文中寄寓着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
中新网广州1月10日(孙秋霞 梁智强)由广州市文联指导,广州市文艺报刊社主办,广州诗社协办的“最诗意广州”——岭南诗韵分享会第五讲10日在广州人民艺术中心举办。分享会上,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州诗社社长彭玉平以“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与惠州”为主题,带领观众追寻苏轼的岭南足迹。
宋代苏轼曾作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专家提示荔枝虽美味,却不宜贪多过量食用易患“荔枝病”“‘荔枝病’指一些人进食大量鲜荔枝后,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心慌、口渴等症状,一些重者还可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甚至出现抽搐和突然昏迷。因为是过量食用荔枝导致的,因此俗称‘荔枝病’。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摄影 雷远东7月4日,仲夏时节,三苏祠的荔枝又红了。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副教授、东南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主任李昕升以“‘东坡荔枝记’——漫话荔枝古与今”为题,在三苏祠的荔枝树下开启了“东坡大家讲”第二季。
清代诗人赵翼有一个名句: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国家的不幸,是诗家创作的幸事。确实,司马迁也有这样的观点,他说: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许多优秀的作品,都是在困境中写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