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外网 海外网8月23日电彭博社20日的一篇文章中表示,海运占据了全球商品贸易量的80%,如今,全球的港口正面临重塑,需要应对数字化、自动化和绿色能源转型的问题。在转型过程中,预计每年新增投资额为2000亿欧元,未来十年总计将达到2万亿欧元。
参考消息网8月31日报道美国战略之页网站8月28日发表题为《海上运输:中国第一》的报道。报道称,多年来,希腊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商船船东国,全球约23%的商船由希腊运营。而到了2023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船东国,这并不令人意外。
中新社海南儋州12月18日电 (王梦瑶)2024全球绿色航运大会17日至18日在海南省儋州市举行。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集团中国脱碳业务总监卡卡(Karim Fahssis)在会议期间表示,中国在航运业绿色转型中优势明显,“我们生产有竞争力的绿色燃料需要的条件,基本上中国都有了”。
南都讯记者陈秋圆 发自天津 “2023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近10万亿元人民币。”7月11日发布的《2024年中国航海日公告》提到,我国拥有辽阔海域和世界级港口群,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既是海洋大国、航运大国、造船大国,也是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2023年,中国的国际海运量已接近全球海运量的三分之一。”这是中国航运发展报告披露的数据。7月11日是第20个“中国航海日”,当天,2024年中国航海日论坛主论坛暨全国航海日活动周启动仪式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举行。
编者按:水运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运能大、成本低、能耗小、污染少等比较优势。我国水运业发展经历了从“瓶颈制约”到“初步缓解”再到“基本适应”和部分领域适度超前的奋斗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支撑了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
央视网消息:今天(7月11日)是第19个“中国航海日”,主题是“扬帆新丝路,奋楫新格局”。今年的中国航海日活动周从7月9日持续到15日,期间将举行航海日论坛、中国航海学术年会、全国航海科普周以及航海科技博览会等活动,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航运发展的成就和亮点。
中新社上海10月15日电 (谢梦圆)2024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新闻发布会15日在沪举行。中国交通运输部水运局二级巡视员高海云在会上表示,截至今年9月份,中国拥有海运船队总规模已达4.3亿载重吨,占世界船队比重18.7%,稳居世界前列。
大家好本期视频我们来介绍一下我国四大运输网络,铁路、公路、民航、海运哪个前景更好?首先第一个铁路,我国铁路的建设速度和总里程全球第一,目前高铁总里程4.5万公里,普通铁路15.9万公里,铁路八纵八横战略已经完成80%,按照2035规划,我国未来十年高铁将达到7万公里、普通铁路总里程20万公里,整体来说铁路工程发展空间已经很小了,如果考虑铁路方向,建议大家尽量考虑铁路局所需求的专业,铁路工程单位人才需求将急剧减少。
来源:证券时报作为亚欧贸易运输线路上的重要通道,红海-苏伊士运河以其独特的地理区位特征,成为“咽喉”之地,该地区动荡因素牵动着全球贸易物流价格。2023年末以来,随着红海局势不断紧张,亚欧间海运线路也一度出现中断,导致运输成本和时间增加,一些产业面临原料供应难题。
近年来国际海运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是李嘉诚出售其旗下的43个国际港口,这一举动不仅改变了全球海运的版图,还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地缘政治和经济战略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影响以及未来的可能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