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1月3日电 (记者 孙自法)人们熟知的七鳃鳗以长满牙齿的吸盘吸附在其他鱼类身上,食其血肉,这种“水下吸血鬼”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一些恐怖科幻电影中水下嗜杀怪物艺术原型,其令人惊悚的摄食方式的演化历史一直备受关注。
七鳃鳗以其长满牙齿的口部和蓝色的眼睛最为令人印象深刻。七鳃鳗以其长满牙齿的口部和蓝色的眼睛最为令人印象深刻。一条洄游过程中的鲑鱼,身上带着一个不大友好的乘客。[pagebreak]七鳃鳗的口盘上有许多乳状突起,能用于感觉鱼身上那里最合适附着。
蛇形身体光滑无鳞、圆形吸盘布满利齿,以吸血为生——长相怪异、摄食方式独特的七鳃鳗是许多科幻电影中的水下怪物原型。现实中,这一古老的无颌脊椎动物已在地球上存活了约3.6亿年,对于研究脊椎动物进化有着重要意义。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科学家对1.
现当下秋高气爽,正是蟹肥膏黄的好时节,喜欢吃螃蟹的朋友们有口福了。不过,如果你和小编我一样,懒得对有骨头/壳/刺的河鲜海鲜产生兴趣,那么不妨研究一下这个像异形一般的食材物种。 妈呀,这是长了牙齿的猪大肠?太狰狞了。 这货叫做七鳃海鳗,不但长得惊悚,还以靠吸血为生。
中科院水生所前身是1930年在南京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1934年更名为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1944年分建动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1950年在上海组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1954年整体迁至湖北武汉。
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记者温竞华)蛇形身体光滑无鳞、圆形吸盘布满利齿,以吸血为生——长相怪异、摄食方式独特的七鳃鳗是许多科幻电影中的水下怪物原型。现实中,这一古老的无颌脊椎动物已在地球上存活了约3.6亿年,对于研究脊椎动物进化有着重要意义。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飞翔、张驰,通过对1.6亿年前侏罗纪燕辽生物群中新发现的大型七鳃鳗化石进行研究发现,现代七鳃鳗的祖先可能是肉食型而非吸血类型,进一步揭示了七鳃鳗奇特进食方式的演化史及其对这一物种演化进程的影响。
它有着一张酷似吸盘的圆形大嘴,嘴中密密麻麻的锋利角质齿让人望而生畏。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飞翔、张驰和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教授Philippe Janvier在侏罗纪时期的七鳃鳗化石中发现了新的线索,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作为人类最常食用的肉类之一,鱼似乎总给人一种人畜无害,可以放心吃,丢到锅里都是菜的感觉。但其实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超过1200种有毒鱼类,约占到全球鱼类种数的3.7%,这其中还不包括那些体内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有毒物质,但并未被归入有毒鱼类的鱼种,你接触到含毒鱼类的机会其实远比想象中要大!
鲎 存活了四亿多年,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鹦鹉螺 如今的它体长一般都不超过二十厘米,虽然现在体型小了,但在亿万年的演化中,外形却没有变,在四点四亿年前的海洋里,它堪称顶级掠食者,它的身长能达到十一米,以三叶虫海蟹子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