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列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重要元素——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
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何以能够结合?辛犁华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第二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作出全面深刻阐述,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必须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出发,坚持运用这一重要思想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认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统一性,一体学思践悟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
来源:大象新闻客户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并特别阐述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第二个结合”,这一重要论述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充分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历程的经验总结,更是新的历史起点上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动,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科学指引,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
作者:严文波(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民为邦本、为政以德”“富民厚生、义利兼顾”“执两用中、守中致和”“天人合一、万物并育”“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重要理念,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和道德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第二个结合”反映了我们党对“两个结合”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守正创新的鲜明特色。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要把握三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