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合肥金秋时节,位于合肥市肥东县长临河镇的十八联圩湿地迎来了一片水清岸绿、稻谷飘香的大美景象。几千亩稻田迎来收割季,但这片稻子不会全部收割:这里将留下100亩左右的稻田,给即将到来的冬候鸟们觅食补给用。
4月23日,记者从安徽省巢湖管理局获悉,“安徽省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十八联圩湿地修复三期工程”成功入选“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优秀案例。在巢湖综合治理中,合肥着力推进巢湖点源、线源、面源、内源“四源”同治,实施“碧水、安澜、富民”三大工程。
原标题:肥东县长临河镇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进(退)洪闸工程8月11日拍摄的肥东县长临河镇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进(退)洪闸工程,该项目于日前顺利完成封顶。工程建成后,能够保障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充分发挥作用,及时削减南淝河洪水洪峰流量及分蓄巢湖洪水水量,减轻合肥城区防洪压力。
光明日报记者 马荣瑞驱车沿环湖北路行驶,跨过南淝河大桥,水天之间,一片广袤的滩涂渐渐映入眼帘。北依沙河、西靠南淝河的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规划总面积27.6平方公里,是环巢湖重要湿地。8月16日,记者来到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的十八联圩。盛夏时节,湿地岸畔的莲花、美人蕉长势正好。
9月6日上午,“河湖之约 向‘新’同行”融媒体采访合肥行活动来到肥东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湿地内水下有草,水中有鱼,水上有鸟,宛如一幅优美自然生态画卷。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工程是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并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重大项目。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实习生 朱欣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8月16日上午,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跟随安徽“牢记殷殷嘱托 勇闯改革新路”集中采访团来到巢湖岸边的合肥十八联圩生态湿地,金色的阳光洒落水面,蓝天白云倒映在清澈的巢湖水中。
麦田里的黄胸鹀。专门调整作物结构,却不施肥、不打农药、靠天收,正是午收季,十八联圩生态湿地年前改种的1200亩小麦几乎减产一半,损失60万元。庄稼不收当年穷?可是当地种粮户却笑着对记者说“算算生态账,我们赚大了”。
来源:【人民网】人民网合肥8月20日电(赵越、郭昊)水面上大片荷花盛开、水草丰茂,不时有水鸟飞过……夏日的合肥市肥东县十八联圩生态湿地内,一幅优美的自然生态画卷徐徐铺开。“十八联圩生态湿地位于巢湖北岸肥东县长临河镇境内,规划总面积27.
【来源:合肥日报】肥东县长临河镇十八联圩生态湿地,成群的天鹅在栖息、嬉戏。 通讯员 阮雪枫 摄巢湖半岛湿地,红嘴鸥在水面上栖息。 记者 马丰成 摄成群鹭鸟在巢湖半岛湿地追逐。 记者 马丰成 摄东方白鹳在巢湖半岛湿地上空盘旋。
新闻回顾今年4月23日,“安徽省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十八联圩湿地修复三期工程”成功入选“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案例。通过退渔还湖、退塘还湿、构建多种湿地类型等举措,十八联圩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成为候鸟越冬的新乐园。
12月2日200多只小天鹅“欢聚”在环巢湖十大湿地之首的十八联圩湿地时隔11个月最美“天鹅湖”的壮丽美景再现12月2日,200多只小天鹅“欢聚”十八联圩湿地。通讯员 陈振 摄12月2日,冬日的暖阳初升,十八联圩湿地的一片浅滩上,美丽优雅的小天鹅们翩翩起舞。
2024年8月15日,全国生态日,肥东县长临河镇十八联圩生态湿地,碧水荷风,鹭戏鸟鸣,满目葱茏。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肥东县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巢湖大堤罗家疃段考察时说,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宝贝,是合肥最美丽动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
大皖新闻讯深耕体制机制创新,安徽创新馆打造了全国首创的展示交易转化一体化运营模式;在十八联圩生态湿地,一幅优美的自然生态画卷徐徐铺开;肥东桥头集镇通过打造现代农业样板,实现了从“两荒”到“两旺”的蜕变……近日,大皖新闻记者跟随“牢记殷殷嘱托 勇闯改革新路”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安徽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