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特设“科学态度大师讲堂”。在今天中午进行的首期讲堂上,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主席、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席、华裔物理学家朱棣文围绕着对科学家们至关重要的人生选择、职业选择之道,和年轻科学家分享了他的人生经历。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美国的权力核心内阁,竟曾有过一位“自己人”?手握诺贝尔物理学奖,连奥巴马总统都对他青睐有加!
3月21日上午,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新闻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公布2025年度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及前沿科学奖获奖名单,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朱棣文、戴维·乔纳森·格罗斯,图灵奖得主罗伯特·恩德雷·塔扬、菲尔兹奖得主森重文以及沃尔夫奖得主乔治·卢斯蒂格六位国际知名科学家荣膺2025年度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
199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由三人获得,他们分别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朱棣文教授、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的菲利普斯及法国学者科昂。每一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颁发,都是科学界的“年度春晚”。当大洋彼岸传来了华裔获奖的消息,国内总会掀起一阵舆论高潮,似乎这样就能加强民族自尊心一般。
今年,顶尖科学家论坛上,众多青年和少年科学家出现在现场,那么中国年轻一代的科学创新精神该如何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能够给出哪些意见和建议呢?今天,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朱棣文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他指出,科学创新精神要从小抓起,从小培养。
中西交融的成长历程中学时,朱棣文的成绩不算拔尖,倒是他哥哥的成绩是第一名。但上了大学以后,朱棣文说:“我不光是学书本上的东西,而是自己想学的就下功夫学。”结果朱棣文成了最优秀的学生,而他哥哥的名字反而无人知晓了。朱棣文后来居上,1970年又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1948年:朱棣文,美国华裔物理学家,国家能源部长,97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朱棣文(英语:Steven Chu,1948年2月28日-),美国华裔物理学家,祖籍江苏太仓,生于美国圣路易斯;因“发展了用雷射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而获得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前任美国能源部部长。
人物简介: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著名物理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学院荣誉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是,如果我们仅把目光停留在美国而忽视了华人自身的因素,甚或根据一般的成材规律,人们就自然会产生这样的联想:既然华裔科学工作者能在美国如鱼得水,那么,土生土长的美籍华裔比外来华人移民不是更能成为著名的科学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