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我国累计完成遗体捐献14.5万例,其中仅2023年1月至10月,就有2.2万例遗体捐献。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与遗体捐献事业。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由于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一些人对于遗体捐献存在疑虑或抵触情绪。
8月14日,上海市民孙先生发微博称,近日在递交遗体捐献登记表给上海市静安区红十字会时,被告知只能去户口所在区递交,而当其致电户口所在区的红十字会时,对方又表示“哪个区都可以办理”。当日,上海市红十字会相关人士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
随着如今人们对生死观的改变,去世后选择捐献遗体都得人也越来越多。然而,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在进行器官摘除时,仍要给逝者打麻药,难道人在去世之后仍然能感受到疼痛吗,还是说背后有什么讲究或者秘密?遗体捐献先为啥打麻药?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器官捐献是在捐献者已经死亡的状态下进行的。
遗体捐献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对医学教育、临床医学和科学研究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培养合格医务工作者的重要基础保障,也是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科研创新的重要基石,对促进医学科学事业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意义重大。
遗体器官捐献是一项崇高而无私的行为,它不仅给予了重病患者新生的希望,也是对社会医学研究与教育事业的重要贡献。几天前在跟一个在这方面工作的朋友聊天中了解到人体器官捐献前后必须要做的几个方面准备:捐献前主要是联系部门登记遗体器官捐献的起点,是捐献者或其家属的无私奉献意愿。
器官移植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成就之一,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有效医疗手段。但因为器官短缺,很多患者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在中国,每年有30万器官衰竭患者需要器官移植,而他们之中只有2万人左右能得到移植手术的机会。每年的6月11日是“中国器官捐献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