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霜,溢清寒,碧山暮云遮,梅花点点 ,为谁下起了黄昏雪, 那是离人泪还是弦上思?最销魂《梅花三弄》,那一声声琴韵,为谁吹落江楼月,古韵悠悠。是塞外风沙,是秦中花鸟?一首曲唯美了岁月,芬芳了锦瑟流年,穿越了秦时明月,苍岚了汉时玉关。卷帘重,愁不寐,舞弄霜花,一枕心伤泪。
花木、山水向来是人们乐于歌颂、吟咏的自然母题,通过对花木、山水的歌咏上升到对“品德”、“志向”等方面的赞颂,从古到今,我国对梅花有着特殊的情感,梅花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诗经》中就有《小雅》、《召南》、《陈风》、《曹风》等,宋代陆游、明代高启等人也曾以诗颂梅。
图:《梅园春雪》| 卢平北京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琴曲之清·梅花三弄古琴演奏:杨青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副会长、国乐中心主任琴曲之清——《梅花三弄》文|曹雅欣《梅花三弄》是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描写了寒梅在风雪中独开不败的风骨,搏击风霜、傲雪凌寒。
「每日一曲 - 044」中国古典十大名曲欣赏:《汉宫秋月》「每日一曲 - 045」中国古典十大名曲欣赏: 《梅花三弄》往期精彩 :合集:专栏:《每日一曲》(音乐,戏曲,文艺)|| 好物分享(18)合集:「音乐专题」《听音乐 听见世界 || 每日一曲》|| 好物分享 - 15合集:
在炎炎夏日,听一曲《梅花三弄》,雪与梅花共舞的画面、明快利落的节奏,总能带来一丝清凉感。《梅花三弄》作为十大名曲之一,在于其清幽淡雅之表,技法纯熟,更在其古老苍劲之骨,还有一路走来的承载的文化意义。《梅花三弄》之来历:魏晋名士风骨东晋时期。
来源:【中国风景名胜】没有一种植物像梅花这样,被中国人喜爱了7000多年。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梅的果实就被利用,在长江流域、岭南地区等地的遗址中出土过大量梅核。梅是和中华文明共生的文化植物。和羹入药 熬煮梅汤梅最初的作用是食其果实,佐以烹饪,和羹调味。
我国流传下来的古琴谱非常多,从六朝时期陈桢明三年丘明传《碣石调幽兰》起,至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裴铁侠编撰的《沙堰琴编》止,共记载了三千三百六十多个不同派别的传谱,去其重复,共计有六百五十余首不同曲名的琴曲(建国后创作的新曲和琴书谱集不计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