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是中国肥胖防治日。近年来随着公众对体重管理的重视,低糖、无糖食品和饮料热度升高,但网络上围绕甜味剂(代糖)是否安全、能否减肥等话题的争议不断。根据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的调研数据,我国消费者对甜味剂的认识尚存误区。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无糖食品和饮料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面对琳琅满目的货架,如何识别无糖产品?12月22日,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发布的《中国消费者甜味剂认知调查》结果显示,超八成消费者在选购无糖食品和饮料时存在被误导的可能。
在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中,甜味可以说是人类最喜欢的味觉刺激。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通过摄入糖分来品尝甜味。可是,过量摄入糖分,可能导致糖尿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于是,人类发明了一系列甜味剂来代替糖。不久前,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宣布阿斯巴甜为“可能致癌物”。
你知道人工甜味剂吃到肚子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吗?你知道人工甜味剂翻来覆去的曲折经历吗?常见人工甜味剂包括:糖精、阿斯巴甜、甜蜜素、安赛蜜、三氯蔗糖、纽甜,我们就一个一个说。接上期....【安赛蜜】它的学名叫做“乙酰磺氨酸钾”,也被称为AK糖。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健康愈发关注,在选购食品、饮料时,不仅会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对于包装上的配料表也提起了重视。尤其对于饮料,消费者通常会对其中添加的糖、防腐剂产生担忧,究竟该如何通过配料表选择更加健康的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