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 Advances(苏斌†,原江燕†,陈意,杨蔚,Ross N. Mitchell,惠鹤九,王浩,田恒次,李献华,吴福元. Fusible mantle cumulates trigger young mare volcanism on the cooling Moon .Science Advances, 2022, 8: eabn2103. DOI: 10.1126/sciadv.abn2103。
14日,记者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基于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的实验室分析结果,并结合遥感探测数据,国家天文台李春来、刘建军研究员领导的团队证明,嫦娥五号月壤的光谱特征主要是由其富含的富铁高钙辉石引起,而非此前认为的富含橄榄石所致。
记者8日从中国地质大学获悉,该校地球化学系教授汪在聪和宗克清领衔的团队,基于地球化学元素分析,发现嫦娥五号月壤与着陆区年轻玄武岩的化学组成高度一致,并提出嫦娥五号年轻玄武岩可能起源于富集单斜辉石,并且含少量克里普物质的月幔源区。
2020年底,我国嫦娥五号任务顺利返回了月球样品,为认识这些科学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机会。目前,样品全岩分析、橄榄石和斜长石原位Ti含量反算结果均显示嫦娥五号玄武岩为低钛类型,而辉石Fe#-Ti# 指标却指示高钛成因。
通过月球高清照片可以看出月球表面由大大小小的凹坑组成,科学研究这是因月球形成的初期,月球遭受了一次灾难性的小行星撞击,虽然这种撞击在大约39亿年前停止,但是这也让月球的外壳几乎被撞毁,变成了一堆碎石,月球表面也从此留下了不可抹去的巨大圆形撞击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