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追光逐影门前有个小小的池塘,很不起眼。父亲说,垫上吧,把院子拉大点。娘说,还是留着吧,洗洗刷刷的方便,热天还能解暑。这样,池塘就留在那儿了。春天踩进藕芽,放了鱼苗,向着大门添了几步石阶,岸上栽了几棵柳,一年后,小池塘竟成了一道漂亮的风景。
渭南青年网(文/特约撰稿/刘凯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当一排排崭新的楼房代替了那灰白与明暗、青苔与绿绒的瓦房,是否意味着那个时代已经远离了我们?那个时代的残存将一去不复返?旧有的人事、万物已变得模糊?但我们没有理由不信,回味那个时代,却是如此的美好。
自我呱呱坠地之时,家中苦心经营了二十余载的鱼塘,于2017年迎来了退渔还湖的命运。曾经收藏的卫星云图上,那些密密麻麻、星罗棋布的鱼塘,在挖掘机那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边界逐渐消融,恰似一位饱经岁月沧桑的老者,缓缓收起了装满往昔故事的行囊,复归到原始自然的怀抱之中。
渔民捕鱼。冯章 摄黄诒高小时候过年的快乐情景,像一朵朵艳丽的鲜花,在岁月的枝头绚丽绽放。老家生产队里的那口鱼塘,年复一年地为大家带来幸福生活,成为父老乡亲不可磨灭的记忆。大冲村的垌尾村小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叫垌尾生产队。鱼塘就在村口,略呈长方形,三四百平方米。
在我少年的记忆里,老家那口鱼塘是我最珍贵的回忆。它不仅是我嬉戏玩耍的地方,也是我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见证。如今,每当我想起那口鱼塘,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纯真的年代。那口鱼塘位于村子的中心,周围环绕着绿树成荫的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