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报讯图为:心脏移植患者在康复中图为:第100例心脏移植患者获新生□文/本报记者高琛琛通讯员薛宣图/本报记者刘蔚丹通讯员刘坤维37岁的武汉男子陈卓然(化名),今年心脏闹“罢工”,差点丢命。11月底,他入住协和医院,仅两周就等到了供体,成为该院今年第102个“换心人”。
武汉晚报讯 自然的心跳、自由的呼吸、自如的活动,曾经乌紫的双唇也恢复了正常血色……31岁小伙晓军(化名)感叹自己“又活过来了”。2月28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对外发布,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董念国教授团队成功完成一例心肺联合移植手术。
像盛开的花朵,像尊贵的王冠,这就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董念国教授团队历时24年,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新型细胞化瓣膜。该项技术赋予人工瓣膜再生修复能力,突破现有技术易形成血栓、易钙化衰败、使用寿命受限等世界性难题,被同行誉为“有生命力”的心脏之“门”。
8月13日上午,3岁女童依依(化名)正在病房接受康复治疗,一度命悬一线的她如今“能吃会玩”。1个月前,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和夏家红教授团队为她成功“换心”。至此,该院已完成200例儿童心脏移植手术,其手术量居全国第一、世界前列,术后生存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5月30日至31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21名专家,奔赴省内六地,携手各地医疗机构,开展“大爱医心 守护童心”先心病义诊科普系列活动。本次活动已筛查出79名先心病患儿。据了解,协和医院自2001年起开展全省先心病筛查系列活动,累计救治两万名患儿。
他勇闯心脏手术“禁区”,20世纪90年代在全国率先开展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切除Cabrol手术,在中南地区率先开展原位心脏移植手术,“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细胞因子表达及其机能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为推动我国胸心外科事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传奇。
近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手术室内,一颗人工心脏在患者肖先生的体内成功开机,这一颗人工心脏大有来头,它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首例,以不开胸的、微创的方式,植入人体的EVAHEART二代(永仁心)人工心脏,填补了全球范围微创植入此类型人工心脏技术的空白,这也是自今年3月份,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