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胃经常隐痛,吃了东西腹胀,消化吸收不好,人也消瘦。前年我就去了当地一家医院做胃镜,结论是萎缩性胃炎,据说萎缩性胃炎是癌前病变,而且很难逆转。我就开始吃中药治疗,去年到另一家医院做胃镜复查,结论是非萎缩性胃炎。两家医院结论完全不同,到底哪家医院结论是正确的。
新民晚报讯(记者 陈浩)11月20日,新民App报道了,市民陈先生在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但其他两家医院检测结果均是“阴性”(前期报道)。昨天,相关医院回应:可能都不准,最好再做1次检测。
有些人总希望通过对多个医疗单位的化验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以确定自己是否健康。但是,有时会出现在某个体检中心化验正常,可在另一个医院却不正常的情况,甚至导致一些误解甚至纠纷。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在看结果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两者的区别,首先去做胃镜的人都会得到一张胃镜检查报告单,而在医生操作过程中看到黏膜损伤、充血糜烂、溃疡或者是疑似癌前病灶时,就会建议做活检,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可以看出病变是恶性还是良性,另外取活检也能明确诊断萎缩性胃炎。
澎湃新闻记者 张依琳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7部门11月27日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要求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底线、以接诊医师判断为标准,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一个医院的检查结果另一个医院承认吗?其实早在2006年,卫生部就下发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互认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在医疗机构间互认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对于合理、有效利用卫生资源,降低患者就诊费用,简化患者就医环节,改进医疗服务,在医疗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当事人称要向相关部门讨个说法十年前的一场胃大部切除手术,成了市民张艳的噩梦,如今,她每年需要输血以维持生命。此前,她向江北区卫计委和江北区卫生监督执法所以医院不具备该手术的相关资质为由,投诉医院,但两家单位的行政回复却让她很失望。
2022年2月11日,著名媒体人曹景行先生因胃癌病逝。曹先生曾自述,他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史,近十年做过两次胃镜检查,最近一次为五年前,但2020年8月体检时发现胃癌转移,病理显示为胃癌IV期。从确诊到病逝,在几乎穷尽所有治疗手段的情况下,生命仅延续了19个月。
张三,今年45岁,因胃痛来医院看病,医生安排张三做了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溃疡。医生给张三配了治胃病的药,吃了药之后症状有所缓解。但三个月过后,张三胃又开始痛了,再次来到了医院,这次医生却安排了心电图检查,张三心里有疑问了,“明明和上次一样胃痛,这次为什么一定要我做心电图呢?
人的一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刚出发时,人多而拥挤,随着比赛的进行,每个人之间就有了距离,有的人精疲力竭后,就选择了放弃,有的人你咬牙坚持到终点,只有那些坚持到最后的人再回望时,才能体会到当时的坚持和不放弃是多么的宝贵。
我们都知道胃镜对于胃癌筛查的重要性,但是也有不少人,做了几次胃镜都是良性,最后却被诊断为胃癌晚期!案例一:5次胃镜才确诊晚期胃癌71岁的王大爷,感觉到有吞咽困难的症状,辗转几家医院做了4次胃镜及活检,检查结果都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