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壶艺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手工艺术,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和演变,融人天地精华,秉承人类智慧,以其独有的紫砂文化、特殊的成形技法、丰富多彩的装饰手段、千姿百态的造型为世人所推崇与喜爱,吸引着海内外友人的眼球,是陶瓷界一颗璀璨的明珠。
北京荣宝——紫泥春华紫砂壶专场网络拍卖会将于4月18日10:00—4月19日10:00开启线上预展,并于4月19日10:00开拍,4月21日21:00结拍。鲍志强创作 乐人井栏。14.2×6.8×5.9cm。
紫砂光素圆器图文 | 网络整编 | 紫砂中华紫砂壶的造型,形态各异,变化万千,传统中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说法。圆器打身筒、方器镶身简、筋纹器或花货搪身筒,独特的泥片成型,众多的加工工具,可规范每一个部位。
世界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宜兴”——[宜兴茗壶天下]开篇序言江苏宜兴陶瓷协会会长 史俊棠 中国是陶的古国,也是茶的故乡。宜兴紫砂器在中国茶、陶文化历史的交融中,历经千载,积淀了中华民族的厚重文化,传扬了民间工艺的不朽灵性,造就了紫砂历史独有的东方神话。
紫砂壶的起源源于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地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数来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紫砂做成壶把紫砂壶发扬光大的是明代的供春,那还是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的事情。从此蔚成风气,名家辈出,花色品种不断翻新,五百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通讯员 谢宁摄影 通讯员王亮在优秀的中国造物中,紫砂壶艺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9月2日上午,诗人、作家杨清茨做客长江讲坛,为读者们作《紫砂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分享。讲座之前,杨清茨女士将她所著诗歌和散文集《玉清茨》《何曾东风旧》赠送给湖北省图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