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的独居老人马某生前将300万房产等赠送给家附近的水果摊主,曾引发舆论广泛关注。老人去世后,水果摊主刘某与老人亲属就《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问题产生争议,继而引发诉讼。今天(17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二审判决。马某与妻子生前育有一子。
本报讯(记者 彭菲 通讯员 杨长平)昔日朋友如今对簿公堂,为的是一笔欠了3年的22万元债务。原告拿出当时的欠条,被告代理人却说他交易时已患有痴呆,不认了。近日,思明区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民间借贷纠纷。原告阿国(化名)是一家珠宝行的经营者,他的妻子开了一家食杂店。
极目新闻记者 丁伟近日,“上海老人300万房产赠水果摊主案”有了最新进展,一审判决书显示,涉案房屋及房屋内财物归水果摊主刘某所有。12月16日,老人家属表示将上诉。随着案件的热议,遗赠扶养协议这一话题也逐渐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宋某系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在某美容美发店刷卡消费36万余元,且未签订书面合同。宋某的女儿张某起诉至法院,请求法院确认宋某与美容美发店之间的口头服务合同无效,并返还36万元。近日,北京通州法院经审理,判决该美容美发机构返还宋某20万元。案件现已生效。
武丹/制图记者|马付才责编|张晶正文共2689个字,预计阅读需8分钟▼虽然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儿女对父母应该尽到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子女因各种理由对父母不履行赡养义务的事例仍时有发生,这也导致老年人群体赡养纠纷多发。
“上海老人指定水果摊摊主为意定监护人,并赠与房产和财产”一事,迎来最新进展。(上观新闻此前报道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339204&v=1.
新京报讯(记者 张静姝)新京报记者获悉,日前,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以案说法,解析法律如何保障丧失判断能力的成年人行使权力。申请人廖先生与被申请人于女士系夫妻,被申请人于女士因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老年型)精神障碍等病症,现在医院治疗。
2020年,上海宝山区一名老人王某将价值300多万元的房产送给水果摊主刘先生,此事引发关注。在老人去世后,老人亲属对遗产分配提出异议。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近日,该案已经一审宣判,上海宝山区法院经过审理,判决涉案房屋及房屋内财物归水果摊主刘先生所有。
88岁的独居老人马某生前将300万房产等赠送给家附近的水果摊主。老人去世后,水果摊主刘某与老人亲属就《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问题产生争议,继而引发诉讼。5月17日,上海二中院对该案作出二审判决。老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 将房产赠与水果摊主马某与妻子生前育有一子。
顶端新闻记者 郑旭2017年,当时年近九旬的上海老人马林和刘光签订了《遗赠扶养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原因是刘光在马林妻儿去世时,一直对其悉心照顾。2019年,《协议》到上海某区公证处办理公证。2021年12月31日,马林去世。
#我要上头条# #上海头条# #上海“老人赠房产给水果摊主”案宣判# 12月12日,上海。上海一老人的妻儿去世后,受小区水果摊主刘某一家照料,老人决定把养老和遗产托付给刘某,遗产含价值300万元房产和存款,相关协议进行了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