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骄躁者非败即挫,诚恐戒惧者终致远。年轻干部作为干部队伍的生力军,要戒骄戒躁,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征程上立新功、创佳绩。在理论学习上戒骄戒躁。“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终身学习是一名干部、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的战略理念。
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 8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家训家书里的“中国智慧”》的报道。同治九年(1870年)一个初夏夜,右眼已经失明的曾国藩拖着病躯,给两个儿子写下1400多封家书中的又一封。在信中,这位长期在外为官的父亲付以毕生阅历,希望子孙能够做到“不忮(嫉妒)不求”。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三国时期,群雄逐鹿,英才辈出,彼此之间,斗智斗勇,为今人留下了生动的三国故事。在我们激赏三国人物运筹帷幄的智慧、侠肝义胆的忠勇时,容易忘记这一时代诞生了一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家训文献,正是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得以见识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中三国人物内心深处的柔软。
2023-05-07 10:58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链接已复制字体:小大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坝中心公园的植树点,同首都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并悉心叮嘱:“孩子教育,跟植树一样,一开始就要竖正,否则就会长歪。”言语谆谆,如春风雨露,护佑幼苗茁壮成长。
“学问”二字,再平常不过,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谈到某人有学问,某人学问差,这两个字好像是评价一个人学识能力的标准,但细想起来,又好像不完全如此。因此,究竟什么是学问,引起我的好奇,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少有人去深究它的意思。现在把我对学问的所思所想呈现出来,供大家参考。
作者:毕成 汪文斌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新征程上,年轻干部重任在肩、大有可为,要涵养“三种精神”,践行初心使命、顽强拼搏进取,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要涵养“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知精神。“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