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简称《方案》),明确指出“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旨在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以学校为核心,区域为基本单位,资源为联结,推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有效协同合作的一种工作机制”。
重庆渝中 日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公布第一批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典型案例名单,全国仅28个案例入选。案例分为医教互促、馆校协同、体教互融、家校互动、社教同频、警校同步六个主题,渝中区案例《教联体融聚重庆母城资源,校家社共谱渝中育人新篇》入选家校互动主题,系全市唯一。
来源:光明网 【“教联体”建设大家谈】2024年12月12日至13日,由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成都市锦江区人民政府、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主办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成果展示暨“教联体”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举办。
来源:【中国教育报】家校社协同育人是中国特色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教育部、中央宣传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推动各地结合实际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教联体”对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有何作用?
鲁网2月26日讯为进一步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发展,深入探讨家庭教育课程的有效建构。2月25日,东营市中小学家庭教育教研联盟“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视域下家庭教育课程建构”研讨活动在利津县陈庄镇中心学校顺利举行。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黔妹妹近日,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科学技术部、公安部、民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文物局、国家消防救援局、国务院妇儿工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中国科协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
3月10日,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实践研讨会在河北平乡县向阳学校举办,同时启动家校社共建合作项目。研讨会以“同频同步·共商共建”为主题,旨在引导各主体在明确职责任务的基础上形成更加有效的协同育人合力,加快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最终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
三年级的学生曹艺龄和爸爸一起击剑,六年级学生张舒涵和妈妈表演《好一朵茉莉花》……一个个暖意融融的家庭展示活动,让冬天不再寒冷——这是12月6日“江苏省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委会家校社协同育人经验交流活动”现场的花絮。孩子的成长,关乎家庭的幸福,社会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
“办好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学校、家庭、社会要紧密合作、同向发力”……为保障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破解新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实现育人需求和育人资源的高效匹配,以家校社协同育人为底层逻辑的“教联体”应运而生。
近日,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科学技术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教联体”的内涵、各主体的职责任务,力争到2027年所有县全面建立“教联体”的总体目标。
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印发了《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2024年底,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力争到2025年,50%的县建立“教联体”,到2027年所有县全面建立“教联体”。
“爸爸妈妈能不能在我作业没做完时不要那么凶?我动作比较慢的时候能不能多一些耐心?”近日,在南师大吴江实验小学的一节家校共育班会课上,孩子们当着爸爸妈妈的面袒露心声。教育孩子无小事,家庭、学校、社会是孩子成长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
四川省成都市东光实验小学的学生们教育是国之大计,办好教育是全社会的事。儿童青少年实现全面发展、健康快乐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同向同行、协同发力。前不久,教育部、中宣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推动各地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
大象新闻记者 徐超 通讯员 张玉丹/文图为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推动“教联体”建设走深走实,2月27日下午,河南省教育学会家校社共育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张雨主任、河南省教育学会家校社共育专委会培训中心张冬梅主任、河南省教育学会家校社共育专委会项目中心指导老师王浩老师、《E 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