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中国与法国创造了璀璨的文明成果,如两盏明灯相互照亮,并通过交往交流架起东西方文明沟通之桥。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站在新起点,作为世界文明格局中的两大力量,中法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将为中欧乃至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续立典范。
中新社北京8月6日电 题:“和平性”为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作者 韩星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编者按:今年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中新社北京12月10日电 题:中国式现代化,为何离不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专访东北师范大学仿吾特聘教授韩秋红中新社记者 文龙杰编者按:现代化,一场跨越数百年、关涉五大洲的全球社会大转型,贯穿经济、科技、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给世界带来巨变。中国,无疑也是这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此前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中新社北京12月9日电 题:中国式现代化为何走和平发展道路?作者 王义桅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当代政党平台研究员编者按:现代化,一场跨越数百年、关涉五大洲的全球社会大转型,贯穿经济、科技、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给世界带来巨变。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此前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此前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编者按: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中新社“东西问智库”在北京成立。10月28日,中新社“东西问智库”在北京成立。当日,中新社围绕“与文物对话,促文明互鉴”主题举办首届“东西问智库”论坛暨“东西问智库”成立仪式,并向首批学术顾问和特聘专家颁发聘书。
中新社北京8月4日电 题:“统一性”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何启示?作者 马戎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编者按:今年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编者按:2024北京文化论坛将于9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举办。论坛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以“深化文化交流 实现共同进步”为年度主题,嘉宾规模增至800多名,其中240多位外宾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比去年大幅增多。
编者按: 2023北京文化论坛将于9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升格为国家级、国际性论坛,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以“传承优秀文化 促进交流合作”为年度主题,致力打造文化建设成果的展示平台、文化建设经验的交流平台、文化创新发展的合作平台、文明交流互鉴的传播平台。
乔布斯曾表示“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就发现,这是我要的东西”。他的成功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但一个成功的产品一定是要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而乔布斯的这句话是建立在“消费者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基础之上,是否与之相悖?如何理解?
我从未见过自己的档案,虽然我很好奇我的档案里到底有些什么?虽然干部档案就保管在组织部,虽然我在组织部工作了8个年头,虽然我很想知道我的档案里究竟有些什么东东,但好奇归好奇,我从未让管档案的同事让我看我的档案,这是组织原则,我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