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是张养浩纪念馆开馆的日子。作为纪念馆筹备工作的参与者,作家、济南市文联原主席、济南市作协原主席张柯表示,“这是给济南的一份大礼,为大家学习了解张养浩提供了一个大学堂,纪念馆建成的最大意义在于,满足了济南市民长久以来的一个夙愿,是济南文化建设的大事件。
9月13日,张养浩纪念馆开馆,进入试运营阶段。张养浩纪念馆位于云锦湖公园西侧,建筑面积约4900平方米,集中展示张养浩人生经历、为政思想和文学成就等,将成为延续历史文脉,丰富文化供给,彰显名士风采的又一重要载体。
9月13日,济南再增一处名人纪念馆,元代文学家张养浩纪念馆正式开馆。700年前作出名篇《山坡羊·潼关怀古》,发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感叹的张养浩,在他的家乡,以一种新的形式被人民纪念。13日上午,记者来到张养浩纪念馆,该馆浓缩了中式庭院建筑风格,具有传统特色。
12月4日上午,济南时报第二、三、四党支部和林桥社区党委在张养浩纪念馆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张养浩第23代孙张宗伦参与此次活动,并介绍了后裔对先祖精神的传承。“张养浩纪念馆建成后,我已经来过好多次了。这里系统展示了张养浩生平事迹及文学作品。”活动中,张养浩第23代孙张宗伦倍感自豪。
在灿若繁星的济南名士中,张养浩是相当出众的一位,成就不亚于李清照、辛弃疾。9月13日,张养浩纪念馆专题座谈会暨开馆仪式举行,标志着由济南城市建设集团负责建设运营的张养浩纪念馆进入试运营阶段,该纪念馆位于云锦湖公园西侧。
9月13日下午,穿过蒙蒙细雨,我走入了这座上午刚开馆的纪念馆。在这样的日子,我觉得不能不来。 不仅仅是出于仪式感,也不仅仅是因为看过关于纪念馆所纪念者的几本书。 这座纪念馆,是张养浩纪念馆。 读张养浩的文集以及传记,最让我心生敬仰的,是他“为苍生起”。
岳海波是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委员会委员,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张养浩纪念馆书画展厅中的《张养浩〈山坡羊·未央怀古〉曲意》(136cm×68cm)是岳海波专门为此次“念天下苍生 养浩然正气——张养浩纪念馆开馆书画名家邀请展”所绘的新作。
为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连日来,济南市统计局多措并举、上下联动,发动党支部书记、女职工和青年干部代表,开展“感受发展、把脉发展、助力发展”系列活动,将济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成果融入主题党日活动,实现多主题融合互促。
《说文解字》说:“泉,水源也。”济南以“泉城”闻名于世,自古就有“泉甲天下”的美誉。文化如水,润物无声。一代又一代先贤志士润濡泉水文化,他们的为官之道、家国情怀,在廉洁文化史上留下了璀璨的泉城文化因子,至今仍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现实有着借鉴意义。
作者:吕晓玲 张养浩纪念馆作为济南的文化地标,自2024年9月13日开馆以来就备受瞩目。这座建筑面积约4900平方米的纪念馆,位于云锦湖公园西侧,以“一代名臣、为政忠告、散曲大家、水月松风”四大展陈篇章为核心,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张养浩的生平事迹、为政思想和文学成就。
近日,位于云锦湖公园西侧的张养浩纪念馆终于开馆了。毫无疑问,这是济南的一件文化盛事,是对“名士之城”的又一次文化确认。张养浩纪念馆,其价值不仅是向世人展现一批文化馆藏,更在于中国文学史上一代曲宗的“重生”,在于由张养浩的政声品望、文学关怀所散发出来的深厚人文精神的“重拾”。
9月13日,在济南云锦湖西岸,新近建成的张养浩纪念馆正式开馆。纪念馆建筑风格融合元代“大气简洁、空间开阔、去华从简”的特色,采用“一心、三进”式院落空间布局,气势雄浑庄重,融历史文化、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于一体。
来源:【新黄河】新黄河记者:任晓斐 临近中秋佳节,位于济南市天桥区云锦湖公园西侧的张养浩纪念馆揭开神秘面纱,迎来了它的首批访客。这座建筑面积约4900平方米的纪念馆,经过数年的精心筹备与建设,终于面向公众开放。
“海内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杜甫在济南留下的名句已经是济南最靓丽的文化品牌,而在众多的济南名士中,元代济南人张养浩以文章、政事、功业彪炳史册,乃泉城先贤闻达之翘楚。9月13日,随着张养浩纪念馆开馆,济南的名士文化又增加了一处打卡点。
近年来,“新中式”旅游逐渐兴起,成为越来越多人追捧的旅游方式。这种旅游方式将传统文化与当代元素巧妙结合,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文化体验。当“新中式”进入旅游场景,城市的文化底蕴得以充分展现,游客的文化体验也更加丰富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