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快报图集 民营医美机构虽多,但消费者倾向于公立医院虽然近年来医美市场发展迅速,天眼查数据显示,全国每年新增的医美相关企业数量由2015年的2215家逐年增长至2019年的10096万家。2015年,广东省新增医美相关企业数量仅8家,到了2019年,该项数据便达到352家。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技术手段的进步,人们也越来越想变美。近些年,医美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在市场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催生了各种乱象,诸如虚假宣传、非法行医、假货频现、价格欺诈等违法违规问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作者:朱昌俊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医疗美容服务属于医疗活动,必须遵守卫生健康有关行业准入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强化医疗美容行业监管,重拳打击医美行业里的“黑机构”“黑医生”“黑药械”。
最近,杭州的张女士在集慕颜美容院西溪天街店,花2680元买了个理疗套餐,不过按完以后背上都是红疹,去医院一检查发现过敏了。她向商家要求退款,商家称要三甲医院开具的诊断书,否则要扣除30%的违约金。“只要是正规医院出具的诊断书都具有权威性,这样的规定显然不合理。
来源:【半岛都市报】随着 “颜值经济”的兴起,医美行业开始呈现“破圈”的趋势增长,也逐渐成为衡量人们生活质量、幸福指数的新标杆。近两年,青岛医美行业发展快速,与此同时也催生出一批专业化、精细化、服务级的医美品牌。
“2019年中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1.3万家,而非法经营的医美店铺数量超过8万家,合法医美机构仅占行业的14%。”在8月6日中国医美行业自律行动首阶段情况及趋势发布会上,艾瑞咨询高级分析师赖贞说。医美正成为一个时尚潮流,但互联网却可能成为“黑医美”的温床。
如今医美已经不再是一件需要遮遮掩掩的事情,随着大众对医美的接受度越来越大,医美主力军但是很多爱美人士可能不知道,也许让你产生需要进行某项微整或大整想法时,就已经掉进了某些医美机构的营销套路,毕竟一个短视频就可能将消费者“种草”进而产生消费。
医美如今渐成风尚,需求人群数量也不断攀升。但与此同时,医美风险成为消费者非常关心的问题——被打了假针剂怎么办?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机构找理由推脱或只同意退还费用不赔偿怎么办?近年来,医美纠纷频频发生,而想要维权却并不容易。那么,为什么医美纠纷维权难?
医美产品与承诺不符被认定构成欺诈法官建议消费者增强证据意识积极维权本想做个面部手术让自己变得更加美丽,没想到术后出现了面部肿胀。刘女士怀疑手术使用的鱼骨线产品货不对板,深究之下,果然如此,气愤不已的她将某医美机构诉至法院。
据报道,进入暑期,到各地医美机构里咨询的学生特别是毕业生、大学生消费者显著增多,水光针、瘦脸针、光子嫩肤、点痣、祛斑祛痘等“轻医美”项目颇受欢迎。为了在开学季、求职季“惊艳亮相”,不少学生族选择在暑期长假中“偷偷变美”。殊不知,在“变美”消费中一不留神就会掉入“陷阱”。
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医疗美容,因为医疗美容能够切实有效地解决一些问题。比如,强脉冲光等无创手段可以提亮肤色,射频等手段可以紧致肌肤,注射肉毒毒素等可以除皱、改善轮廓,植入假体或软骨可以让鼻子纤巧动人……一系列明显的变化让人心动,于是众多爱美人士行动起来。
陈女士平时住在温州苍南她说去年年底经人介绍找到了杭州萧山星容妍医疗美容门诊部陈女士:3980元的卡,打一个“水灵灵”,还有一个祛眼角皱纹。被那个总监用一个套路来诱惑我,说我这个脸,把我设计的说这里要填充的,脸颊填充要4万块,然后你这个眼下祛皱做要4万块,你这个咬肌要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