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当前非遗资源融入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课题广受关注,本文以江西婺源非遗资源为例,探讨了非遗传承与弘扬的重要性和非遗在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针对江西婺源非遗资源融入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中存在轻视非遗资源的文化价值、对非遗资源的传统与弘扬力度不够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
2月12日,游客在婺源体验非遗皮影戏。李艳东摄2月12日,游客在婺源观看非遗表演。李艳东摄春节假期,婺源各景区游人如织。李艳东摄游客在婺源观看非遗表演。李艳东摄2月12日,游客在观看民间杂技。李艳东摄2月12日,婺源县婺女洲景区进行非遗打铁花表演。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黄健恒、见习记者胡丰宇报道:1月14日,2025“最美乡村过大年 婺源非遗贺新春”活动新闻发布会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上饶市将于1月17日正式拉开“乡村过大年系列活动”的序幕,其中婺源的非遗贺新春活动将成为本年度的重头戏。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单长华、吴健、全媒体记者李薇报道:2月12日,大年初三,婺源县举办2024“最美乡村过大年——婺源非遗贺新春”活动,上演传统非遗“集体”闹新春“年味大戏”,抬阁、豆腐架、花灯、茶灯、傩舞、徽剧轮番“上演”,还有板龙灯、烟花秀震撼十足。
曾悦之 本报全媒体记者 柳易江“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南宋词人辛弃疾描述的火树银花场景,近日在南昌凤凰沟景区得以生动再现。夜幕下,非遗匠人将铁液向天而击,满天星辰下,如泼金撒银,似天女散花,众人一片欢腾。
2月12日,大年初三,婺源县举办2024“最美乡村过大年——婺源非遗贺新春”活动,上演传统非遗“集体”闹新春“年味大戏”,抬阁、豆腐架、花灯、茶灯、傩舞、徽剧轮番“上演”,还有板龙灯、烟花秀震撼十足。异彩纷呈的非遗技艺,彰显婺源浓浓的年味,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观看。
央广网上饶4月28日消息(记者王一凡)4月27日,婺源在江湾景区进行了最后一次全要素“系列非遗展演”彩排,将于5月1日至6月30日的每周六、周日、法定节假日全天候展演系列非遗节目,让非遗以全新的形式进入游客的视野,到“中国最美乡村”不仅能欣赏到青山绿水古村落的生态美,更能感受到千
1月14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2025“最美乡村过大年 婺源非遗贺新春”活动新闻发布会。婺源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庆辉,上饶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斌,上饶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梁丽娟,婺源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段萍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新华社南昌2月19日电(记者黄浩然)绵延百余米,由百余节板凳拼接而成,挂上彩灯装点,金红色的龙头长须飞扬……在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板龙灯将在正月十三和十五继续走上街头表演,供游客观赏。
“蒙上画纸,描摹图案,再用桐油涂抹均匀、晾干,伞面的制作就告一段落了。”日前,江西省婺源高铁站候车室内,婺源甲路纸伞制作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张淑敏向候车的旅客讲解伞的制作过程。在她的指导下,一把把伞骨经过贴纸、绘画、涂油等工序在旅客手中逐渐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