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全都拍手称快,日本国内则是“愁云惨淡万里凝”,更有甚者举刀剖腹自尽,追随而去。这位一手策划了侵华战争的裕仁天皇,死前一遍遍回想着自己的“功绩”,越想便越觉得不甘心,良久,他叹了一口气,对守在身边的子女慢慢说了六个字,说完便撒手人寰,日本皇居内顿时哭声一片。
很多人都注意到了,近代以来,日本皇室男性成员的名字中,都带有一个“仁”字。例如明治天皇的名字叫作睦仁,大正天皇叫作嘉仁,昭和天皇叫作裕仁,今上皇叫作明仁,现任天皇叫作德仁,皇储秋筱宫家叫作文仁,文仁的儿子叫作悠仁…
二战后,美国决定在日本保留天皇制,采取君主立宪制。远东军事法庭的审判(“东京审判”)也并未追究裕仁本人的战争责任。对于裕仁是否应当为战争负责,战后日本的正式说法是这样描述的:二战前的日本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天皇虽位居国家权力体系的顶端,但并无真正的实际权力,特别是无法全面控制军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国投降。作为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发动者和主要决策者,战争的最大战犯裕仁天皇却没有出现在战后的远东军事法庭上,并且日本的天皇制在战后还得以保留。(日本“太上皇”麦克阿瑟。
日本战犯是指1945年8月15日,自日本政府投降之日起,相当一部分日军军官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起诉,或被中国、新加坡、菲律宾等一些同盟国俘虏。在中国,日本战犯共经历两个时期,一个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时期,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大正十五年(1926年)大正天皇因病逝世,裕仁登基成为日本新一任天皇。在位期间,指挥和策划日本相继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侵略和践踏了中国和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十几个国家,导致了数千万无辜人民的死亡。1945年8月发布“终战诏书”,代表日本帝国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