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群雄都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不去管已经落寞的大汉天子,各自割据一方扩展地盘时,曹操在兖州发展实力,袁绍在冀州发展实力,等曹操先后收拾完吕布、张绣、袁术等人,成为中原一带的扛把子时,袁绍已经拿下了黄河以北的北方,拥有四个州的地盘,手下精锐多达十余万,在实力上已经碾压了曹操。
公元200年十月,随着曹操火烧乌巢,袁绍麾下的十万大军,迅速崩溃。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最终就以曹操的胜利而结束。然而,和《三国演义》所说不同的是,历史上的真实的袁绍,在这一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其实还是有机会翻身的!因为当时整个北方四州,都还掌握在袁绍的手里。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对峙的双方分别是曹操和袁绍,曹操最终以几万人的兵力战胜了当时北方最为强大的封建割据势力袁绍部队,在这场战争中我们都知道最终曹操战胜了袁绍成为了北方最强大的诸侯割据势力,这场战争是三国时期一个转折点,也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战役,袁绍拥有数倍于曹操的兵力,然而最终却意料之外败给了曹操,使得曹操声名鹊起,也成为他统一北方的基础。
前面说了,袁绍通过正面猛攻、高空打击、地道推进、近臣刺杀、招降后方、刘备捣乱、西线迂回、抄绝粮道等一套让人眼花缭乱的组合拳,一度把曹操揍得怀疑人生,从不轻言放弃的曹老板表示有点扛不住了,想回到许昌关起门过日子。
袁绍之所以会在官渡之战当中,败给曹操。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就在于他自己!准确来说,袁绍不是败给了曹操,而是败给了自己的迟疑和犹豫。作为一个统帅,袁绍在开战之后,依然在不同的作战方案当中,摇摆不定。这就让他的麾下,出现了严重的分裂倾向。
从数字来看,曹操的损失明显要严重得多,但是,袁绍的损失是士兵被曹操坑杀了,曹操终归也没占到便宜,而曹操的损失不仅有这种硬损失,还有本地人跑路归刘备了,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此消彼长,曹操不仅是自己损失惨,而且敌人还受益了。
#头条创作挑战赛#通常地,强者是咋选咋对的,选择的压力和难度往往都在弱者。你再强,但你的招数一直阴差阳错地打偏了,或者优势莫名其妙就被对方化解了,那你是白搭,最后只能怪自己运气差了一点,就像袁绍在官渡之战败后呐喊“老天助曹不助袁”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