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红网时刻新闻7月11日讯(记者 刘志雄 吴公然 剪辑 刘明珠)正值暑期出游高峰,土耳其姑娘、湖南媳妇艾夏想念起了才离开不久的婆家常德。“就像我前段日子在婆家农村,乡下感觉就是比城里要凉快些。”艾夏说,“婆婆说常德桃源县的桃花源是避暑胜地,是天然氧吧。
本报记者陈诗娴实习生林彦汝 刘倩 邵阳报道“今天是我父亲的生日,没能陪他一起过,我觉得有些遗憾。”来湖南四年,在邵阳工作的湖北姑娘余娟今年选择了就地过年,虽然缺席了父亲的生日,但余娟早早就为父亲准备了生日礼物。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2月3日讯(全媒体记者 岳霞)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虽然同是中国年,就像江浙人嗜甜湖南人喜辣,不同的地域,年有不同的味道。
34岁缅甸女子经人介绍,认识42岁中国男子,两人互生好感,很快在一起了,1年后女子生下一个儿子,可谁想,男子突发脑溢血去世,女子无奈带着儿子改嫁,之后又生下一个女孩,现任丈夫提出,把继子的户口迁到他的名下,否则他就不再抚养:“我不甘心”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宗昊 陈雅如 报道假如不是浏阳烟花的“铁杆粉丝”,恐怕生活在长沙的浏阳人也做不到每场浏阳周末焰火秀都到现场观看。而在长沙工作的四川南充人侯女士却做到了。除非不可抗力,否则,她每场必到——哪怕没有约到票,她也会驱车一个小时十五分钟,到场外欣赏浏阳烟花的绽放。
“新年快乐!”2月12日,大年初一,在长沙市天心区金盆岭街道湘悦酒店的大厅里,来自黑龙江绥化市的90后姑娘颜冬端起酒杯,和同桌来自多个家庭的市民一起庆祝新年到来。颜冬是天心区一家互联网企业的员工,因受疫情影响,她选择就地在长沙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