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一个剑客梦,梦里怀揣三尺青锋,仗剑天涯。23年前,台湾汉子陈荣梁怀着宝刀梦,从宝岛来到“中国刀剪之都”阳江,潜心钻研,摸索复原我国古法铸刀技艺,铸造出了让众多同道高手羡慕的好刀。他制作的竹本宝剑在国际上大受欢迎,其研究的古法铸剑技艺成功入选阳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丽水市新闻传媒中心】8月28日18时20分,大型系列纪录片《文脉春秋-龙泉》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开播。纪录片一开播,“8毫米薄龙泉剑打造时折叠一万六千层”等话题,就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龙泉宝剑精湛的锻制技艺惊艳了全国网友。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出现《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军事文化,还有《鬼谷子》般的权谋思维,更有强调人伦道德礼仪的《论语》,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不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其实这个时期还有一项足以震惊现代的工艺——铸剑。
叶向春在锤打产品。(松溪融媒体供图)松溪茶刀(松溪融媒体供图)东南网6月1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许可欣 通讯员 范鑫琳)前不久,松溪茶刀亮相香港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并收获了来自非洲、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地订单。参展的这批茶刀,由湛卢铸造技艺锻制而成。
龙泉宝剑从春秋战国开始,至今已有 2500 多年历史,李白诗中说的 “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就是指龙泉宝剑。唐代的时候,“龙泉”就是剑的代名词。2006 年,龙泉宝剑锻造技艺入选中国首批非遗。在龙泉,有一群铸剑师,他们经验的累积与技艺的创新也让龙泉宝剑得以生生不息。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施雄风 源新闻 陈靖针 通讯员 叶晓龙上千摄氏度的火炉前,满头大汗的邹琦正专心加热一块长条形的钢材。待钢材变得火红,邹琦一把将其取出置于工作台上,随后便是火花四溅,铁锤击打发出的叮叮当当声不绝于耳。这是铸造一把宝剑的关键步骤——炼钢,它决定了成品的硬度和韧性。
中新网新疆新闻7月2日电(许延菊)6月29日,嘉兴、沙雅龙泉宝剑·沙雅小刀非遗联展活动在沙雅县博物馆精彩开展,古今铸刀铸剑的传统技艺,精美绝伦的小刀宝剑吸引了不少非遗爱好者前来观展,为大家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