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至23日,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举行的彝族传统火把节上,赛马、斗羊、斗牛、摔跤等传统民俗竞技活动精彩上演,为当地彝族群众和全国各地的游客呈现了布拖火把节原汁原味的传统特色。7月21日,选手在布拖县俄里坪镇火把场参加赛马比赛。
央视新闻客户端 带着孩子们踢球的这位老师名叫阿凉子拉,来自四川省凉山州,今年38岁。2016年,阿凉子拉组建了凉山州布拖县第一支校园女子足球队。在海拔3000米的大山里,没有足球场,没有运动鞋,她们克服酷暑和严寒,刻苦训练,最终通过足球走出了大山。
火把原乡 清凉布拖布拖县位于凉山州东南部,距州府西昌110公里,北靠昭觉,南接宁南,西连普格,东以金沙江为界与金阳、云南巧家相望,辖区面积1685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120个行政村、5个社区,有彝、汉、藏、苗、回、布依、蒙古等13个民族,户籍人口22.2万人,其中彝族占97.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23日电 “火把原乡·清凉布拖”2024年凉山·布拖彝族传统火把节22日拉开序幕。布拖素有“火把圣地”“阿都高腔之乡”“彝族口弦之乡”“彝族银饰之乡”“彝族朵洛荷之乡”等美称,并成功申报银饰手工艺、口弦等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13项,州级15项。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俄里坪镇举行的传统节日“火把节”中,斗牛比赛作为传统项目,是火把节的第一大赛事,也是最吸引观众的角斗。斗牛,彝语意为“牛顶”,与西班牙斗牛人与牛斗不同,是两匹公牛之间相斗。比赛时参赛的公牛被牵到一起进行顶力和耐力较量,直至一方体力不支夺路而逃。
7月22日,彝族少女在布拖县参加活动。当日,2024凉山·布拖“火把原乡·清凉布拖”首届彝族传统火把银饰、服饰展演活动在布拖县举办,共吸引40支队伍、2000余人参加。布拖素有“彝族银饰之乡”之称,每逢重要节日,处处可见穿着盛装的彝家姑娘。
7月21日到24日,“火把原乡·清凉布拖”2024凉山·布拖彝族传统火把节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举行。服饰展演、火把狂欢夜、朵洛荷歌舞及传统选美、传统民俗竞技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当地彝族群众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游客共度火把节。
地处大凉山腹地的阿布洛哈,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彝语中意为“人迹罕至的地方”。这里的人们一度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所有的物资运输仅靠人背马驮,如今的阿布洛哈因“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建制村”而为人熟知。
凉山州布拖县阿布洛哈村是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建制村。五年前的今天(25日),这条通村公路正式开工建设,次年全线通车。几年来,阿布洛哈村迎来蝶变,以崭新的面貌和勃勃生机,展示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累累硕果。
还有一天,为期一个月的2024凉山彝族火把节就要结束了,竟然有些不舍……成都到凉山州府西昌的距离是517公里,因为这517公里,曾经我看到的凉山——群山连绵、千峰万壑,大山与彝族老乡的故土难离紧密交织缠绕;慢慢悠悠的绿皮火车一坐就是八九个小时,耳边是听不懂的乡音,他们在聊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