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编译:Hyoei如今,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电子邮件的广泛运用,电脑病毒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它们通过网络,企图感染我们的电脑和智能手机。到底这种像细胞一样不断自我复制蔓延的电脑病毒是如何诞生的呢?且听EDN(电子工学社区)网站的介绍吧。
全球第一个电脑病毒在1988年11月2日由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Robert Tappan Morris撰写,病毒被取名为Morris。仅短短数十年间,电脑病毒发展迅猛,如洪水猛兽一般来袭,种类繁多五花八门,简直无孔不入。
如今,电脑病毒已拥有了自己的博物馆。芬兰著名的计算机技术专家米科·哈普林(Mikko Hypponen)创建了在线恶意软件博物馆,展示了早期的计算机病毒,这些病毒发作后通常会显示出有趣的图形或流行文化。但如今计算病毒已经完全脱离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搞笑炫酷的目的。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脑病毒、木马也相当的活跃、泛滥,时刻都在关注着电脑,随时准备发动攻击。01电脑病毒是指什么可以自我复制的程序代码或者指令,是不独立存在的,附着和隐藏在其他程序之中,破坏电脑功能和数据,具有寄生性、传染性、潜伏性、可触发性、破坏性、隐蔽性等。
来源:环球时报 据日本《读卖新闻》27日报道,一名25岁的日本男子近日因利用人工智能(AI)制造计算机病毒而被定罪,并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这可能是日本首例因滥用生成式AI而在刑事案件中被判刑的案例。
中新网东京5月28日电 (记者 朱晨曦)据日本时事通信社28日报道,一名25岁的日本无业男子涉嫌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制作勒索型计算机病毒,被日本警视厅逮捕。据报道,该名嫌疑人居住在神奈川县川崎市。
制作木马程序按月“出租”给境外诈骗分子,通过互联网远程操控“中毒电脑”从而获取“高质量”消费者信息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近日,宝山警方在夏季打击整治行动中抓获3名涉嫌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嫌疑人,累计非法获利50余万元。
(央视财经《正点财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却也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当成犯罪工具。据日本媒体28日报道,东京警方昨天(27日)逮捕了日本首例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实施犯罪行为的嫌疑人。
视频请见下面链接:黑进美国白宫,瘫痪国内百万电脑,“爱国红客”为何创造超级病毒。法庭上,李俊的父母坐在旁听席上,努力想要听懂“服务器”之类的术语,就像6年前,他们在法庭上想要听懂什么是“木马”,他们终究还是搞不懂儿子心里在想什么。
当地时间5月27日,一名25岁的日本无业男子因利用互联网上公开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获取非法程序信息并制作勒索型计算机病毒,被日本警视厅逮捕。据悉,这是日本国内首次发现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制作计算机病毒的案例。据报道,这名被捕的男子名叫林琉辉,日本川崎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