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数字化管理、3D打印等技术正为骨科赋能,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诊疗服务。8月23日-24日,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创伤骨科管理分会第六次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和平论坛》骨缺损骨感染修复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办。
说起骨科手术,大多数人想到的是“创伤大、疼痛、恢复慢……”“伤筋动骨100天”。然而,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骨科手术机器人正走进医院,使骨科手术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日前,53岁的郑女士在工作中搬动重物时不慎摔倒,左膝部着地致髌骨骨折,左膝部持续性疼痛,屈膝时加剧。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通讯员 王剑图由医院提供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是目前治疗晚期髋、膝疾患的常规手术,也是骨科领域最成功的手术之一,能有效缓解疼痛、矫正畸形和改善功能,从而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有统计显示,我国每年人工关节置换的数量已经超过百万例。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彭福祥图由受访者提供骨肉瘤手术不同于其他骨科手术,肿瘤要切得彻底,降低复发风险,但又不能切得多,以免影响功能,切除肿瘤后还需要在缺失的部位重建,因此对手术的精准性要求非常高。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陈辉,通讯员彭福祥、梁嘉韵、章智琦报道: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越秀院区骨科机器人远程中心与南沙院区“数智骨科”手术室通过5G通信技术实时连线,借助膝关节手术机器人,成功实施华南地区首例“5G+骨科手术机器人”远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目前,患者已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上海专家成功助九旬老人摆脱“因痛失能”。 上海四院供图中新网上海6月14日电 (记者 陈静)年逾九旬的李老先生半个月前不慎跌倒,出现腰痛、活动受限。他在床上起不了身,连翻个身都很困难。多种检查均未发现明显损伤。
近日,和平医院疼痛科成功为饱受腰椎管狭窄症折磨长达十年的64岁患者杨某实施局麻下的侧路脊柱内镜270°椎管扩大成形术。这一术式的独立开展,不仅彻底解除了杨某多年的腿痛之苦,更标志着和平医院在脊柱微创治疗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填补了技术空白,开启了治疗新篇章。
49岁的沈先生6年前被诊断出股骨头坏死,一直未规范治疗。前不久,因病情加重导致行走困难,沈先生到医院求医。医生经过详细检查发现,沈先生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双髋关节退变、半脱位,而发生这一切的原因与他长期饮酒、长期使用激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