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一座承载着历史厚重感的城市,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时刻,建川博物馆,这片记录着时代风云变幻的土地上,一场庄严肃穆的仪式正在举行,人群静静地伫立,目光汇聚在同一个方向,那里,是民国时期风云人物俞大维的骨灰安葬处。
俞大维的夫人陈新午,是先父陈寅恪的胞妹,我们姊妹一辈称她九姑。我四周岁开始记事,母亲带我从北平往南京九姑家去迎接祖父散原老人北上居住,这是我记忆中首次见到姑父母,此后,我在北平、香港、重庆、南京、上海等地都与姑父母有较多的接触,往事如一部长篇电影萦绕脑际。
读陈寅恪书信,只感到饥寒交迫,又贫且病:抗战初期滞留香港大学,每周两小时课,要说可以有很多时间用来搞学问,但是他和妻一起生病,轮流看病,因为除了吃饭并没有余钱够两人同时吃药,只能一人治个差不多,另一人再治,因此常年不得痊愈,而旧病未去,新病又来。
父亲俞明颐曾任中国最大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的董事,母亲曾广珊是曾国藩的孙女。如此烜赫的家族并没有造就一个纨绔子弟,相反,家族遗传赐予了俞大维异乎常人的天赋,早年就读于复旦大学预科、 南洋公学、圣约翰大学。
#精品长文创作季#在民国时期,有一对表兄弟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在各自领域都取了煌煌成就,为后人所景仰和铭记;他们也是两代姻亲、三代世交、七年同学。表兄陈寅恪,被北大舵手郑天挺称为“教授之教授”,台大校长傅斯年更赞誉为“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陈寅恪跟俞大维是姑表兄弟,俞要叫陈的母亲“姑妈”,她嫁给了有名的诗人陈三立。后来,俞大维娶了陈的妹妹,也就是表妹陈新午,姑妈变成了岳母。俞大维说他们俞家跟陈家“两代姻亲,三代世交”是这样来的。传统称这种事叫“亲上加亲”,特别亲!优生学则说这是近亲联姻,很不好!
历时四个月读完《南渡北归》,作者岳南以陈寅恪、梁思成、林徽因、蔡元培、曾国藩后人,傅斯年、俞大维、王国维、胡适、刘文典、蒋梦麟、梅贻奇等100多位大师的人生轨迹,以及两弹元勋的真实情况,阐述民国时期一批文人斗士为民为国、为中华文化之延续,呕心沥血奉献一生的人生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