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对待头发的态度,深受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众所周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人将头发视为身体的一部分,因此不轻易剃除。唯有犯罪之徒才会被剃发和剃胡子,而剃发这种刑罚相对较重。秦汉时期,这两种刑罚被广泛采用。
全国第一家理发店在清初即在沈阳出现扬州“三把刀”名闻天下,理发刀就是其中之一。提起理发的历史,扬州在国内的名声特别响亮。作为千年古都,北京理发历史文化悠久,源远流长。那些目睹过剃头师傅下街剃头的老北京们,或许仍记得“唤头”清脆悠扬的“呛啷”声在寂寥悠长的小胡同里回荡。
过去,人分3、6、9等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读书人是上上品 ,民间有 :“养儿不读书, 不如养头猪 ″,“一家不读书,就是一窝猪″, 就是对读书人的崇尚 。士农工商次之,当兵的,武举虽也可入仕,但和读书人相比 还是档次不同 。
受五四运动影响,理发业空前繁荣,许多思想进步的女子也加入了剪发行列,这反映了当时思想的开放和进步。烟台作为山东第一个开埠的沿海城市,辛亥革命之后,“剃头挑子”逐渐增多,匠人手持铁夹,沿街敲击,走街串巷为人们剃头刮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