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的上海是一个渔村,那时捕鱼的工具被称为“扈”(后改称“沪”)。唐宋时期,上海已经发展成为繁荣的集镇和港口。元十五年(1278年)设立松江府。元二十九年(1292年),在松江府之下设置了上海县,这标志着上海建城的开始。宋末元初的黄道婆从海南带来了纺织技术。
图说:《上海简史》主编畅谈上海发展“秘笈” 采访对象供图一城有一城的故事,上海发展为国际性大都市,背后有许多的故事和历史经验需要不断总结和发掘。上海教育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三卷本《上海简史》,可以为广大读者提供深入了解上海从开发、开放到领跑的发展路径,揭示上海前世今生持续发展的奥秘。
近日,一场以“人民之城”为主题的城市变迁影像展在嘉定区徐行镇艺术中心开幕。展览以珍贵影像为媒介,从历史事件到市民生活点滴,全景展现上海百年发展。50块展板按照“新城建设”“文化传承”等主题分区,梳理了上海从传统迈向现代化的清晰脉络。
2024年,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联合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制作推出36集系列微纪录片《志在上海》,通过“寻访”+“微故事”的形式呈现上海城市风貌、城市文化和城市温度,用地方志“致敬”城市,让更多人从志书中读懂上海、爱上上海。
上海,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它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接长江入海口,使得上海自古以来就是连接内陆与海洋的重要枢纽。
180年来,上海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法国使臣刺萼尼在游历中国各个沿海口岸之后,向路易·菲力浦国王报告:“上海的地位,比起福州、厦门、宁波更为优胜……至于我们所欲购的货物,像生丝、绿茶之类,均可于上海低价购得之。”
勾勒上海发展的线索,描摹上海的历史风情。如何用最少的文字,将大上海的发展脉络说清楚?沧海桑田、筚路蓝缕,终成“上海”,这是一部袖珍的上海通史。“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第十二季,我们邀请了沪语播音员来诵读《上海小史》。
勾勒上海发展的线索,描摹上海的历史风情。如何用最少的文字,将大上海的发展脉络说清楚?沧海桑田、筚路蓝缕,终成“上海”,这是一部袖珍的上海通史。“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第十二季,我们邀请了沪语播音员来诵读《上海小史》。
志书,是一座城市发展积淀下的密码。上海的城市空间有一条不断成长的主线,从小小上海浦到浩浩黄浦江,水系发育带动着上海逐渐发展成今日的国际大都市。土地的成陆、城镇的建置、工业的崛起……这些痕迹被记录在志书年鉴中,尤其是地图,直观呈现上海“长大”的历史。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郭容/图古埃及有闻名世界的金字塔,而在上海青浦重固镇,有一个被考古学家誉为“东方土建金字塔”的福泉山遗址。青浦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张力华告诉记者,福泉山遗址有着完整有序的文化层堆积,反映了古代上海血脉传承的根脉关系,因此,它也被誉为古上海的历史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