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西安有两多:高校多、古墓多。在西安,只有肯挖,准能挖到千百年前的古墓。因此在西安高校,有学生调侃称大家都是“古墓派”的学生。西安财院新校区,就有人挖出秦始皇祖母墓,被发现的祖母墓位于西安南郊,占地260亩,南北长550米,东西宽310米。
资料图:秦始皇陵出土的陶马。秦始皇陵博物院总工程师周铁日前表示,在对秦始皇陵最新钻探工作中,通过对道路系统的局部发掘,考古人员已基本了解陵区的大体结构。专家还发现了大量陪葬坑,有的陪葬坑面积甚至达几千平方米。
貘。资料图片霸陵出土的完整貘骨架。胡松梅供图在考古发掘中,有一类特殊的动物埋藏坑,被称为“珍禽异兽坑”。顾名思义,这类坑内埋藏的是珍奇罕见的飞禽走兽或这些动物造型的器物,通常见于皇家陵园。其中,西安地区考古所见的珍禽异兽坑较为典型。
熊猫骨骼(资料图片)本报讯(记者 赵争耀)近半个世纪前,在薄太后南陵外藏坑发现了大熊猫的骨骼。近日,考古工作者在汉文帝霸陵附近的外藏坑同样发现了两千年前的大熊猫骨骼。“动物殉葬坑内出土的这具大熊猫骨骼非常完整,头向帝陵,尾向西边,这应该是秦岭北坡的大熊猫。
近半个世纪前,在薄太后南陵外藏坑发现了大熊猫的骨骼。近日,考古工作者在汉文帝霸陵附近的外藏坑同样发现了两千年前的大熊猫骨骼。“动物殉葬坑内出土的这具大熊猫骨骼非常完整,头向帝陵,尾向西边,这应该是秦岭北坡的大熊猫。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6月21日报道,2009年,环保主义者、长臂猿专家塞缪尔·特维在中国一座博物馆内参观时,一个不完整的头骨吸引了他的注意。头骨是在位于中国陕西的夏姬墓中发现的,6月21日在美国《科学》周刊上发表的一篇新论文证实,该生物是一种新的属种——帝王君子长臂猿。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6月22日出版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并宣布这一新的长臂猿属种为“Junzi Imperialis”,即“君子属帝国种”。“这是陕西省首次在墓葬中发现长臂猿的骨骼,并被确定为新属新种。
陕历博馆藏秦始皇陵园七号陪葬坑中出土的青铜水禽46件,其中青铜天鹅20件、青铜鸿雁20件和青铜仙鹤6件。那么,这个陪葬坑为什么要营造出某种“水环境”? 这些水禽多数由西向东依次排列,头部都朝向一条“象征性河道”的中央,另有少数水禽位于河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