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生正在筛选荔枝花。南方日报记者 杨金凤 摄●南方日报记者 杨金凤古时候,想要吃荔枝,比较闻名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像唐玄宗那样,“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又或者像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两句诗词,反映的都是荔枝“难”吃。“难”吃在哪?
【直播预告】“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首届东坡粉丝大会暨2023惠州东坡文化旅游周开幕式6月21日19:00,由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共同举办的首届东坡粉丝大会暨2023惠州东坡文化旅游周活动开幕式在惠州市...
【荔枝这些题,苏东坡来了都只能喊“救命”丨阿喵爱摸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一定不敢相信,后世的我们每逢荔枝季,都是岭南人。四月的白糖罂,六月的桂味、糯米糍,七月的仙进奉、挂绿......荔枝的种类繁多,令人目不暇接,如何挑选?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几天,眉山三苏祠内的荔枝树挂果了。2007年,为纪念苏东坡,三苏祠在“苏宅丹荔”原址,重新引进一棵荔枝树栽下。在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下,荔枝树从2009年开始陆续挂果。今年的荔枝也长势良好,一颗颗鲜红的荔枝挂满枝头。
新华社广州4月13日电 题:种下红果果 日子甜蜜蜜——广东茂名“荔枝村”做好做实“土特产”文章新华社记者张程喆、徐弘毅岭南“土特产”,荔枝算一味。苏东坡一句脍炙人口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让这片土地与荔枝的联结家喻户晓。
中新网广州1月10日(孙秋霞 梁智强)由广州市文联指导,广州市文艺报刊社主办,广州诗社协办的“最诗意广州”——岭南诗韵分享会第五讲10日在广州人民艺术中心举办。分享会上,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州诗社社长彭玉平以“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与惠州”为主题,带领观众追寻苏轼的岭南足迹。
清代诗人赵翼有一个名句: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国家的不幸,是诗家创作的幸事。确实,司马迁也有这样的观点,他说: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许多优秀的作品,都是在困境中写就的。
《何处不归鸿:苏轼传》方志远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十月,经过半年时间的长途跋涉,苏轼终于到了惠州。一路上,苏轼有过极度的悲伤和失望,他在寄给定州同僚的诗中表示了这种感慨:人事千头及万头,得时何喜失时忧。只知紫绶三公贵,不觉黄粱一梦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