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创举将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启示?当地时间11日至12日,“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在巴西圣保罗举行。论坛期间,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和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联合课题组撰写的智库报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面向全球发布。
来源:中新社中新社北京4月29日电(记者 薄雯雯)南非驻华大使谢胜文日前在北京受访时表示,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将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谢胜文向中新社记者表示,南非认同与赞赏中方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
一方面,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文明发展到历史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安全失序、发展失衡、治理失效日益突出,热点冲突、大国对抗、地缘矛盾此起彼伏,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上升。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我从小热爱艺术,自幼学习油画,经常阅读艺术书籍。后来,我被汉字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开始学习中文。1987年1月来华深造时,有一天我到北京的北海公园游玩,看到一排华丽的小花灯在寒风中左右摇摆,给人以温暖和希望。这个偶然的相遇让我迷上了中国的民间艺术。
来源:光明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的贺信中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作者:李建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新华社北京3月19日电 题:描绘人类文明进步的宏伟画卷新华社记者郑汉根 赵卓昀 乔继红 何梦舒历史长河滚滚向前,文明画卷绵延铺展。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文明交流对话、互学互鉴,曾经谱写出最绚美灿烂的历史篇章。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2014年3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进行访问并发表重要演讲,首次向世界阐明新时代中国的文明观。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2月18日在日本东京向全球发布《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报告,指出中国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强调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为破解人类文明发展困境、促进世界文明多元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