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会稽徐氏致力于文化事业,在当地颇为有名。徐树兰一手创办了绍郡中西学堂(绍兴一中前身,又是古越藏书楼(绍兴图书馆前身)楼主,其弟徐友兰在经商之余,于同治元年(1862年)创办了书坊墨润堂,彼时堪称绍兴书坊之翘楚。
当想到人类今日用电的广泛和成熟程度,你会难以相信,人类真正懂得用电的时间原来只有400年左右, 最初的200年其实只是实验阶段。那时候,天空的闪电引发我们的好奇心,令我们不断苦思各种问题: 究竟这股强劲自然能量,怎样得以保存和造福人类社会?或人类是否可以制造相类似的能量?
在之前几篇文章里,我们一起通过《红楼梦》了解了中国古代人的一些娱乐活动。实际上,现代人的“玩”也是颇有讲究的。仅以“电竞”为例:选手们利用电子设备进行体力和智力上的大比拼,在此过程中,充分锻炼参与者的思维能力、四肢协调能力、意志力等等,同时还培养了非常优秀的团队协作精神。
能源危机,限制碳排放,煤炭去产能,缺油、缺气、缺电,电价上涨,拉闸限电...碳中和和碳排放的压力,使得全球对煤炭资源的开采进行大规模的限制,在新能源发电不够成熟的今天,全球订单飞向中国,导致用电大增,而面对碳排放的压力,限电成为必然,电价上扬也无可厚非。
预感到电力能在人类社会中大放异彩的法国人诺莱特,在巴黎一座大教堂邀请了路易十五的皇室成员现场观摩一场表演:数百名修道士手拉手排成一行,排在第一名的修道士用手握住莱顿瓶,当莱顿瓶充满电后,最后一名修道士再用手触摸莱顿瓶,结果这数百名修道士触电后同时跳起来,充分展现出了电的强大威力。
然而,如果我们向十千米高空看去,你会看到风能密度变得非常浓厚,我们对这个高空风能却知之甚少。这种清洁能源几乎触手可及,如果我们能够利用一种高空风筝,将风转化为电以供人类使用,岂不是比可控核聚变更为可贵?
我是“小狐女的狐言狐语”,一个喜欢阅读、码字、手工、美食,希望快乐充实度过每一天的人。一百多年前,儒勒·凡尔纳笔下的尼摩潜艇艇长在《海底两万里》一书中驾驶电力驱动的“鹦鹉螺号”时,曾引得一干书迷激动不已。
《1852铁血中华》中,主角韦泽南下广州,创立光复军,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机遇,发展初步工业,在北伐前期建立起初步工业,为方便通信联系,较早的发展有线电报,并开金手指提早发明无线电报,为主角和光复军的胜利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