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米切糕是京津地带的一种常见的街头小吃,倍受天津和北京人喜爱。江米切糕香甜软糯、又有营养,糯米性温、味甘,入肺、脾经,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作用,配以香甜的红枣、红豆,营养更是丰富,但是由于糯米黏性大、不易消化,老人、儿童、及胃肠消化功能不良者不宜食用或者少食。
天气比较热,家人便喜欢吃比较清爽的食物,糯米作为我家常会备着的一种食材,所以我经常会选择用糯米烹饪美食,糯米可以经受的烹饪方法非常多,老北京切糕便是其中的一种,将糯米搭配红枣和果干进行一系列的烹饪,做好的切糕清凉爽口、香甜软糯,让人吃的特别过瘾,而且关键的是老北京切糕不仅是口感美味,做法也非常简单,比粽子的制作简单方便多了,喜欢吃糯米的朋友,非常建议可以亲手学着做这款老北京切糕,相信你会爱上,下面我就将老北京切糕的做法详细分享给大家。
老爸喜欢黏食甜食,江米面炸糕也是老爸最喜欢吃的。今儿下午用家里剩下的最后一点江米面给老爸做了炸糕。貌似做这种江米面炸糕都要先发酵再炸,当看到昨天蒸的红薯时我突然来了灵感,红薯主要成份是淀粉,如果把一定量的红薯泥与江米面和成面团再炸,炸好后应该蓬松,不至于死死的面饼。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用尺“量”出来的糕,为何能从古火到今?这一烟火“俗物”,却在水气淋漓的江南里沾染上温雅的书卷之气,精致细腻,柔韧且含蓄,轻轻一尝,便知她是江南水乡。这方寸之间的美味,它因像尺量出来一样而得名“尺糕”,人们也把尺糕叫做“赤糕”。
春节的脚步近了,家住松江区天马山脚下的沈光辉、封榴英老夫妇愈发忙碌了,每天早上5时不到就起床,围着灶台忙一整天,常常连饭都顾不上吃上一口,就为了能够让乡亲们吃上一口原汁原味的蒸糕。“糕”与“高”同音,有节节高的口彩,春节吃糕是松江年俗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