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力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中共房山区委区直机关工委推出《百人话百年》系列微党课,引导全体党员学好百年党史,牢记初心使命,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一区一城”新房山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发展和形成,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31年秋,为了创建革命武装,开开辟革命根据地,打开“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刘志丹到甘肃东部的南梁地区,创建了一支拥有300余人的南梁游击队。
1933年11月,中共甘边区特委经历种种磨难之后,决定到敌人力量最薄弱的地方去,开辟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刘志丹、习仲勋等同志的领导下,游击区域不断扩大,几个月之后便纵横70多公里。1935年1月,陕北四个苏维埃县级政权连成一片,陕北革命根据地从此形成。
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中,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共陕西省委、中共陕甘边区特委的领导下,以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指导,经过艰苦斗争,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革命根据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对革命政权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她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中共陕西省委和陕甘边特委领导,刘志丹、谢子长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带领红二十六军和陕甘边人民,历经艰难曲折而逐步建立和发展的重要根据地,大致经历了建立陕甘边革命武装、成立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和创建、巩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等几个历史阶段。
1936年的苏区,山多地少,且土地很贫瘠。缺乏工商业,缺乏人口,缺医少药,还有四周的几十万装备精良、后勤充足的敌军不断侵扰。几万红军如何能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下生存呢?结果,不但很好的生存,还建立了自己的苏维埃政府,根据地不断扩大,军队也随之壮大。
它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陕甘革命根据地、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所在地,历经土地革命战争到全民族抗日战争,全民族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两个历史性转变,党中央在这里指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取得全国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