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本来就屈指可数,但作为获奖者之一的莫言在国内似乎很不受待见。我没有认真读过他的作品,只看过张艺谋根据他的小说拍摄的电影《红高粱》,当时也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后来他写了一部小说,名字特别吸引人,《丰乳肥臀》,应该拿了不少稿费。再后来,他拿了诺贝尔奖。
看头条上某些公知作家又在拿莫老仙举例,说莫言文章里描述特殊年代吃不上饭,穿不上衣的文学片段是写实的,批判也是应该的。行吧!历史不容忘记,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你们觉得有理就有理吧,毕竟小编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没有发言权,就算你们说的对,祖国亏待你们了。
对于莫言的讨论本身,就是一件令人费解的事,这倒不是说,莫言不能被讨论,而是说讨论的角度,在当下这个21世纪的新时代,在这个文明、进步、开放、多元的新的时代背景下,竟然还是文学能不能写一些“负面”的素材,能不能提一些“警醒”的作用,能不能披露一些社会的不足和弊端,这就太匪夷所思了。
2011年,莫言的《蛙》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这个中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仅仅过去一年,2012年时莫言的《蛙》为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作为诺贝尔在1895年逝世时嘱咐设立的五个奖项之一,诺贝尔文学奖相当具有分量,而莫言则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第二位靠汉语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
如果谁想用文学来粉饰现实,用文学来赞美某个社会,这个作品的质量是值得怀疑的。我有一种偏见,我觉得文学艺术,它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人性中恶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