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后之前的农民,对于大旱井一定并不陌生,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记忆。 那时候的农村,基本上都有一口或者两口大旱井。这些旱井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井口特别大,而且不用井管,直接就是用大蓝砖一层一层匝下去。这个井口有多大呢?
□记者 董卿 通讯员 张建锋 王永亮 报道本报莒县讯 8月29日,久旱无雨的莒县小店镇又迎来了一个高温天气,这无疑给“喊渴”的庄稼“火上加油”。看到这一状况,前李官庄村村民来逢田,赶紧在村南边的一个井口上架起了喷灌机,浇灌自家地里的玉米。
大家好,我是星哥说农,水是生命之源,尤其淡水资源是弥足珍贵的,七八十年代的农村,人们为了吃上干净的水,都是在村里打口水井,人们会利用闲暇的档口,用水桶挑水吃,那时地下水比较丰富,用钻井设备打个三四米,就能见水,但要是点子背,哪怕打十来米,也不会出水,所以打井的人必须会找水脉,只有在水脉上方打,才能出水,那如何寻找水脉呢?
咱老百姓都想问问打一口20米水井需要花多少钱,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下。首先说一下,现在打一口20米深的小水井,因为打得浅,打井师傅们都是按照打一口多少钱,这样来算的,不是根据打一米深多少钱这样来算了。基本上就是2000元-3000元左右,打一口井基本也就需要1-2个小时左右。
#晒晒家乡的风土风情#家乡的打井队路维永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很多活儿全靠人工去完成。冬天,农闲时节,几个生产队联合起来,在田间打机井,灌溉农田。先确定好打井位置。先用人工往下挖,挖到五六米处,即将挖到水面的时候,就停下来。
大家好,我是星哥说农,说起水井,现在的年轻人估计没怎么见过,当年农民吃水、田地浇灌都是从水井里抽出来的,星哥所在的村子如今还保留一口水井,有时碰巧走到跟前,还要忍不住朝井里看看,里面仍然有水,当年就是这口水井救了全村人的命,大旱之年,别的村里的井水干涸了,唯独这口井出水不断,村里老人说,这是打到“阴河”了,水是永远吃不完的,世界上真有“阴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