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6月14日电 题:从沙地“驼城”到塞上“明珠”——陕西榆林毛乌素沙地治理观察新华社记者姜辰蓉、付瑞霞、邵瑞陕西省榆林市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有着“驼城”之称。几十年来,榆林坚持植树造林、防沙治沙。
内蒙古鄂尔多斯,毛乌素沙漠的草场。 视觉中国 资料图6月7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介绍,内蒙古是我国治理荒漠化的主战场,去年完成防沙治沙的面积有950万亩,完成了年初计划的1.
来源:环球网 沙海巾帼展风采,青春热血铸绿功。扎根在毛乌素沙地南缘的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自1974年建连以来,一代代治沙姑娘用青春和汗水,将昔日的荒漠沙海变成了今日的绿洲,成为治沙战线上的楷模,书写了一部大漠变绿洲的传奇。
把时间拉回到1974年,54名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女民兵打起背包,扛着红旗,义无反顾,一头扎在毛乌素沙漠南缘黑风口,先后有15位连长、485名女民兵扎根大漠深处,接续奋战沙海,给1.4万多亩荒沙披上绿装,为我省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公里作出重要贡献,书写出一段大漠变绿洲的时代巾帼传奇。
来源:环球网 冬日,在榆林北部毛乌素沙地边缘的风沙草滩区,寒风呼啸,人们在扎“草方格”,为流动沙地系上“绿围脖”。快了!860万亩流沙只剩4.77万亩了!榆林地处全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和阻止沙漠东移南进地理线,现有沙化土地1830.4万亩,占陕西省沙化土地的99.76%。
央视网消息: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也就是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北地区。1978年,我国启动建设“三北”工程,开启大规模风沙治理,改善生态。2023年,全面启动“三北”工程攻坚战。
来源:环球网 人民日报记者 邓剑洋驱车行驶陕西省榆林市北部的毛乌素沙地,葱茏绿意扑面。因“能”而兴,因“能”而行。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上“能”下决心,在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上“能”践承诺,近年来榆林市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每年在杨柴和柠条成熟结籽的季节,把羊群赶进沙地,吃这些牧草和草籽儿的同时,把草籽儿挤落,并将掉落的草籽儿踩踏到沙地里,同时将带有草籽儿的羊粪也排在沙地里,第二年春天,埋在沙地里的杨柴和柠条种子就会生根发芽,如果遇上一场及时雨,那会长得更旺盛!
来源:内蒙古日报 2月28日,阿拉善盟2025年“三北”六期工程防沙治沙项目暨三大沙漠林草锁边带“合龙”战开工。2月下旬,巴彦淖尔市2025年“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在磴口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后旗、杭锦后旗全面启动。
来源:人民日报 张至在林地里查看食用菌长势。本报记者 原韬雄摄秃尾河源头,车行毛乌素沙地深处,我们一头扎进满目葱茏之中。耳畔,风吹过樟子松林,呼呼作响。经过水泡子,时而会惊扰芦苇荡里的鹭鸟,振翅飞复回。 “想不到吧,这里曾经是寸草不生的黄沙地。
新华社西安6月12日电 题:张应龙:科学治沙蹚新路 绿色浸染毛乌素新华社记者付瑞霞、姜辰蓉、邵瑞夏雨初霁,在毛乌素沙地东南缘的陕西省神木市毛乌素治沙造林基地,61岁的张应龙踩着松软的沙土,走进一片樟子松林。“看这赤松茸品质多好,长得多粗。头天采摘一波,第二天又会有一波冒出来。
图为种树活动。苏米图苏木供图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4月30日电(张林虎 王海霞)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天上无飞鸟,地上无寸草。当年的毛乌素沙漠就是这样的。你看现在,眼瞅着沙漠变绿洲啦!我们苏米图今年还要绿化15万亩地,好日子真是有盼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