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有滞后性,不可否认的是有很小一部分人并没有,这一部分人可能身处的家庭背景阶层以及物质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在某个年龄段做什么事情都会做得恰如其分,而绝大多数人是做不到的,后知后觉,甚至可能后知不觉。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以前真的不懂,直到有一天,工作没了,站在风里,一下子就明白了。1、是的,让子弹飞一会儿,然后命中眉心的瞬间,此刻教育完成。2、不是教育的滞后性,教育一直具有前瞻性,滞后的是我们的人生阅历。
因为年少无知,我扣动扳机,没有人死,也没有人受伤,还以为开了空枪。前一段时间,明朝文学家宋濂所写的《送东阳马生序》又在网上激起来了一阵热潮,这篇文章各位看官应该都不会陌生,我记得老师是要求全篇默写背诵的,以前只觉得文章晦涩难懂,当与周围人的差距越来越大,越能体会到“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是需要不断修行才能成长强大的内心,当“书到用时方恨少”才知道读书是改变人最好的方式之一。
谈恋爱时才读懂《氓》,升学考公时才读懂《范进中举》,找工作时才读懂《孔乙己》,而谈婚论嫁时才读懂《孔雀东南飞》,这就是教育的即时性和延时性教育提前为你灌输思想而在你拥有阅历那一刻醒翻灌顶茅塞顿开,这就意味着之前的文章与老师,才真正意义上的完成了他们的任务。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们,晚上好。经典语录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著作登上阅读APP热门榜单;短视频平台上,相关内容的播放、点赞量都颇为可观……一段时间以来,有位作家在网上的热度居高不下,网友纷纷晒出自己的读书照片,感慨直击灵魂。他就是史铁生,一位人们熟悉又陌生的作家。
最近在各个平台冲浪,时不时就能看到下面这段仿佛教育学考试资料的话:教育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就像是一个闭环。多年后你有一个瞬间突然意识到了什么,那就是子弹命中的瞬间,此时才是教育的完成。第一次刷到时还有些蒙,以为又是什么突然冒出的流行热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