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龙门石窟,是洛阳著名的风景名胜。它位于西山风景区终端。是沿悬崖绝壁由人工一锤一凿完成。它包括石刻、平台、龙门石坊、石室、楹联、神像、天棚、室壁、神案、香炉、烛台、供品等。 龙门石窟开凿于公元1781年至1853年,历时72年。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以南12.5公里,伊河两岸的山崖上,是中国古代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龙门石窟地处洛阳市郊区的龙门镇,东依偃师诸葛,南邻伊川县境,总面积9平方公里。它河西为龙门山,古称钟山,天竺山,山峰海拔263.99米;河东为香山,山峰海拔303.05米。
【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诗昂 文 冉衡 摄影】洛阳城里好风光,古韵犹存繁华长。经过多年积淀,洛阳文旅迎来新机遇,城市的火热给人“洛阳好像有1亿人”的普遍印象。“洛邑古城全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500万人,带动洛阳文旅市场从以前牡丹文化节只火一个月,到现在一年四季火爆。
中新网洛阳6月28日电(郭晖)27日在河南洛阳启幕的第五届世界古都论坛上,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专家学者与会共话古都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以及古老都城与城市新生等话题。6月27日,第五届世界古都论坛在洛阳启幕。
作为十三朝古都,洛阳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河洛文化在中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会上,洛阳市政府副市长魏险峰说到,洛阳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核心传承区,也是全省“一带一核三山五区”空间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黄河文化遗产、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打造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上有责任、有使命、有担当。
洛阳是全国唯一的“双申遗”城市,截止目前,洛阳已有世界文化遗产三项六处:❶龙门石窟;❷中国大运河(洛阳2处:回洛仓遗址和含嘉仓遗址);❸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洛阳3处:汉魏洛阳故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县汉函谷关遗址),成为国内少有的世界文化遗产大市,充分展现了
200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年来,洛阳市认真履行《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坚守申遗承诺,这六大考古成果见证了龙门石窟遗产保护的成绩。
今日,洛报融媒记者在汉函谷关遗址现场看到,汉函谷关遗址关城东墙保护展示工程已经对外开放。今后,您不仅可以到此一睹关楼、阙台的风姿,还能走进展厅,近距离观看城墙上下及周边的诸多历史遗迹,了解千古雄关的两汉变迁史。
正平坊,当时高档小区,有丁字街道分区,四周有坊墙阻隔,坊墙中间开坊门,施行严格的门禁制度,昼开夜闭,比现在小区物业管理严格得多,坊外紧挨着宽大街道,时不时还能听到铃铃铛铛的驼铃声,来自西域的驼队,满载着香料、玉石,熙熙攘攘,已经在路上压出了深深的车辙和骆驼脚印,这里见证着曾经的繁华,人们在想如何让它们重新活在当下。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泉城”济南,因泉群众多、水量丰沛,被称为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馆,可作为自然景观的济南之泉为何具有重要的文化遗产价值?“神都”洛阳,复建的一些标志性建筑让游客一日“梦回大唐”,隋唐洛阳城还可以有怎样的文旅潜力?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三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洛阳市新安樱桃传统种植系统成功入选,系河南省此次唯一入选该名单的农产品品种。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计划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旨在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使之成为传统农业系统可持续管理的基础。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黄红立 通讯员 高月2月21日,记者从洛阳市农业农村局获悉,经过县市申报、省级推荐、评议公示等程序,国家农业农村部确定将洛阳市新安樱桃传统种植系统等30个传统农业系统列入第三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下一步,将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全球重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