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气骚气,两个词基本上是相通的,但是在实际表现中还是有所区别的,从质的意义上区分比较合适,臊气表达的是气味,骚气则是言其形态,这两个层面一个关乎的是卫生文化一个关乎的是伦理文化,因此呢,如果书面使用应该分清楚。
山东花鼓又名“花鼓丁香”“花鼓腔”“打花鼓”等,在明代中、后期就已广泛流行于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后来逐渐形成了带有区域性的不同流派,因地域和方言的差异,风格特点区别较为明显,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两夹弦”“四平调”等,是多种剧种的直接母体。
洋东西,是当年落后的旧中国对外国进来产品的称呼,如称火柴为洋火,煤油为洋油,水泥为洋灰,圆钉为洋钉,自行车为洋车子等等,这些称呼应该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听不懂这样的称呼,但是在农村上了年纪的老人还保留着这些称呼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