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孩子的人格健全,他们将更加自信、积极、乐观,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也更加有应对能力。这比成绩更重要!今天分享一篇来自家长的讲述,在培养孩子品格的道路上,她做对了什么?我是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位四岁孩子的妈妈。为了教育孩子,我看了不少育儿方面的书。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孙军)为更好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育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日前,青岛市启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推进会暨2023年“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以理论夯实工作新基石,以榜样引领工作新思路,共同促进本地区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其未来幸福人生奠基。
江苏崇文重教的文化土壤,培育了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教学流派。改革开放至今,江苏的基础教育水平始终保持在全国前列。语文是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江苏语文教学具有丰富的历史积淀和鲜明的地域特征。一是以文育人。
点上方“上海社会科学院”关注本文刊载于2024年5月7日《解放日报》09版:思想周刊/观点现代社会,人格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培育孩子健全的人格”正在成为一个教育共识。但什么是健全的人格,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也引发了热烈讨论。
央广网北京12月23日消息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着千万家庭的幸福,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有效举措。相比城市中的素质教育、关爱教育,乡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更容易被忽视,他们更需要心理的关注与抚慰。
人格,作为一项重要的心理品质,它决定着一个人的个性品质的特性和活动状态。基于此,海淀区中小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主要从积极的认知品质、积极的情绪品质、积极的交往品质和积极的意志品质四部分入手,在教育实践中,以学生主体为出发点,通过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而为道德品质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原标题: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改革 将心理育人融入大思政体系(引题)“5·25”成为学生心理健康品牌活动(主题)近日,在天津水上公园盆景园中,一场别开生面的大中小学生植物微景观创作大赛在这里举行。30名大中小学生,动手创作自己的微景观,并通过“五感”与植物“对话”,感受生命之美。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们加强美育工作、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教师待遇保障是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稳定教师队伍的重要因素。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围绕教师地位待遇,从优化教师教龄津贴制度、加大对教师心理健康关注、优化职称评审标准与指标分配机制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双减”实施以来,北京市密云区溪翁庄镇中心小学党支部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责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课程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育资源供给,落实“水润人生”的办学理念,“以水润德循水启智”的办学思路,“打造一所和谐有爱进取有责创新有智发展有品的水文化特色学
“用艺术活动填补青少年闲暇时间,减少手机依赖”“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推动乡村美育普及”“将体艺科教育发展水平纳入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评估体系”……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乡村美育话题颇受关注,不少代表委员就此建言献策。 美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