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季,是让家长们瑟瑟发抖的病毒传播高发期,各种传染病来势汹汹,人类幼崽及其饲养员们又开始了打怪模式!什么流感啦、手足口病啦、胃肠型感冒啦,还有疱疹性咽峡炎等等等等,简直叫人目不暇接措手不及! 近期,不少孩子到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儿科就诊。
三岁的豆豆(化名)突然发烧,嘴巴里也长出了很多小泡泡,疼得水都咽不下去。前几天,爸爸妈妈赶紧把豆豆送到了成都的三六三医院犀浦院区。7月10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多家医院了解到,最近,在儿科门诊,像这样的儿童患者不少,年龄大多在6岁以下。医生表示,这就是传染性极强的疱疹性咽峡炎。
近期,长沙市第四医院儿科门急诊有不少宝宝因“高热,咽痛、不进食”来就诊,被发现咽喉部有大量的疱疹。医生提醒,近期疱疹性咽峡炎高发,该病具有传染性,学龄前儿童需重点防范。那么,这个让家属们“叫苦不迭”疾病到底是何方“妖魔”呢?这其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疱疹性咽峡炎!
随着气温升高,一些病毒和细菌进入了“活跃期”,近期疱疹性咽峡炎也迎来高发季。这是一种什么疾病?什么样的人群应该更加注意呢?近期,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接诊了一些幼童,主要的症状是发烧、咽喉部溃疡。经医生诊断,这些孩子是得了疱疹性咽峡炎。
来源:【海报新闻】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陈洋洋 济南报道近日,北京、浙江、广东等地的多家医院出现患儿因发热、喉咙长“泡泡”等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就诊情况。记者了解到,山东部分医院和诊所儿科门诊中,此类患儿也有多增加。
近日,许多家长在社交媒体表示“孩子喉咙长疱疹,并伴有高热。”这种症状最常见于病毒感染导致的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急诊感染性疾病,夏季是流行季节,传染性较强,主要通过接触和呼吸道等途径传播。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因此在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中的地方易造成流行。
疱疹性咽峡炎被称为是“小号”的手足口病,他们在病原和传播途径上都很相似。那么,如何来缓解疱疹性咽峡炎带来的不适症状?家长们又该怎样做到心有底气,从容应对?本期特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黄丽素,为您支招疱疹性咽峡炎的防治指南。
“孩子前几天开始发烧,喉咙里也起了‘泡泡’,在医院检查后确诊是疱疹性咽峡炎。”随着天气逐渐转热,不少家长反映孩子感染了疱疹性咽峡炎。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从北京、浙江杭州、广东深圳多家医院了解到,近期医院的疱疹性咽峡炎就诊量有所上升。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6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李琪 实习生 左依婷 陈慧娜 通讯员 曹仲辉)每年的夏秋季,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应该如何预防?7月6日,湖南省卫健委健教中心发出健康提醒:家长正确认识这种高发的幼儿传染病,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最近,许多家长因孩子感染疱疹性咽峡炎而感到焦虑。疱疹性咽峡炎每年4至7月和9至1月高发,影响了许多孩子的生活。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门急诊,小悦的妈妈担心地问:“医生,这种病传染性这么高吗?弟弟有疱疹,现在姐姐也咽部长疱疹了,怎么办?”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如何区别?
“孩子嘴里长了很多‘泡泡’,疼得吃不下东西,这是不是得了疱疹性咽峡炎?” 4岁的田田从幼儿园回来后就发烧了,还老说嘴巴痛,这几天都吃不下饭。今天,田田妈妈一看嘴巴,吓了一跳,赶到医院检查。这些天,浙大儿院和杭州市儿童医院的感染科门诊,接诊了不少这样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