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人记得金色的鱼钩呢,一位老班长带领战士们走长征,穿雪山过草地,长征路上食物缺少,战士们饿到在地上,老班长就用针做成鱼钩,白天钓鱼,晚上给战士们煮鱼汤喝,战士们喝着鱼汤,虽然还是虚弱,但是能慢慢好一些了,但是老班长呢,从来没见他吃过鱼,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您怎么不吃鱼啊?”
6月23日,102岁老红军王玉清因病医治无效,在福州逝世。王玉清,贵州黔西人,1940年10月入党,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金门炮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王玉清先后在军团部无线电台、卫生部、宣传部任战士等职,并参加了长征,是课文《金色的鱼钩》的原型人物。
从相关部门获悉老红军、正军职离休干部原福州军区司令部顾问王玉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6月23日晚在福州逝世享年102岁他是课文《金色的鱼钩》的原型在许多人的成长记忆中一篇题为《金色的鱼钩》的课文让我们看到了红军在长征路上的艰难还有舍己为他的战友情茫茫草地中红军战士断炊多日一
据不完全统计,在长达两年的长征中,红军共进行了近600次战役战斗,师以上规模约120次,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经过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胜利到达陕北,迎来了红军大会师,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人间奇迹。
《金色的鱼钩》现收录于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是一篇以红军长征为北京的小说。从《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到》丰碑》里的“军需处长”,一个个职务与牺牲的鲜明对比,体现着革命先辈们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为将“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落到实处,传承红色基因,涵养家国情怀,7月22日,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市军休二所走进肖家台社区开展了军休干部“关心下一代”暑期红色读书班活动。随着朗朗的读书声,暑期红色读书班活动拉开了序幕。
在许多人的成长记忆中,一篇题为《金色的鱼钩》的课文,让我们认识了红军在长征路上的艰辛和战友情——茫茫草地中,红军战士断炊多日,一位炊事班老班长为照顾3名生病的战友,把缝衣针弯成鱼钩,钓鱼、煮鱼汤给他们吃,自己却舍不得吃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