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明版《园冶》封面 明版《园冶》扉页 蓬瀛仙馆图(中国画)(宋)佚名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双鉴行窝图(中国画)(明)唐寅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楼阁图(中国画)(宋)佚名 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 江山殿阁图(中国画)(宋)佚名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东园图(中国画)(明)文徵
5月31日,以“儿童友好花园”为主题的2024年第四届南宁(南湖公园)花境大赛开幕式暨颁奖仪式在南湖公园举行,全市34家参赛单位设计的22组花境作品展示了园林从业者精湛的园林园艺水平,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新快报讯 记者贾典 通讯员张雅玲 袁展鹏报道 近日,位于广州增城、有着千年历史的百花古寺完成重建,正式对外开放。百花古寺遵循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理念,将中国传统养生智慧与园林艺术相结合,基于正念园林的整体规划设计,营建广州代表性绿美寺院。
北京日报 | 作者 单霁翔《万里走单骑·壬寅季》 单霁翔 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迎来50周年。其间,167个缔约国加入公约,1157项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最近,《黑神话:悟空》掀起了一股国风热,从服化道到古建筑的细节,让我们发现,老祖宗的审美,至今看起来还是那么经典。自古以来,我国对花草树木之美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花道名家明代袁宏道曾说过:“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二三种,高低疏密,如画苑布置方妙。
从苏州古城最高点北寺塔环视,河街相邻、小桥流水,格局千年未变。从伍子胥建阖闾大城至今,苏州保留了中国城市最完整的脉络肌理。作为“江南文化”的核心载体,这里成为寻访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篇章。2500年岁月沉淀出的昆曲、评弹和园林、苏绣,早已成为世界辨识中国的鲜明符号。
新华社南京6月19日电题:江河交汇育文昌——解码古城扬州的文化自信样本新华社记者刘亢、凌军辉、蒋芳、陆华东“扬州是个好地方,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是国家重要历史文化名城。”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扬州考察调研时这样评价这座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