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10月16日讯“睫毛弯弯眼睛眨啊眨心动的世界变得好好玩。”一如歌词写的那样,新生宝宝萌萌的大眼睛真让人心动。那么,这双眼睛所看到的世界是怎样的呢?是清晰的还是模糊的?是黑白的还是彩色的?真像常说的“一月看一尺,三月看满屋。”那样吗?
出生后第一天:眼睛常闭合,有时一睁一闭,最初几天眼球运动没有目的,数天后开始注视灯光,强光刺激可引起闭眼睛。出生2周:对来自半米远的光线(如手电筒)向自身方向的移动,做出两眼向内转动的动作。出生3周:能注视较大的物体,还能分辨它的颜色,两眼能单方向追随物体的移动。
6月6日是第29个全国“爱眼日”。当前,中国国内儿童青少年近视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突出问题。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何才能给孩子一个更“清晰”的明天?据中国国家疾控局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1.9%,其中小学总体近视率为36.7%,初中为71.
新华社客户端成都5月8日电(马予思、董小红)当前,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孩子近距离用眼增多、户外活动减少,儿童青少年近视、斜视等视力问题日益突出。专家呼吁,防控儿童视力,亟待完善早发现机制,采取及时的早干预措施。
在胚胎发育3周时,视凹出现,随后的几周眼睛的各结构逐步形成。至胚胎发育7月时,视网膜中的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开始分化,黄斑神经节细胞增厚,黄斑中心凹形成,出生时宝宝的视锥细胞仍未发育完全。在出生后4个月左右,宝宝的黄斑才完成发育。所以,刚出生的孩子是无法看清楚东西的。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严重,呈现高发病率、低龄化的特点,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长期依赖电子产品、缺少户外活动、睡眠不足、饮食不均衡等,很多因素都在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视力的健康发展。因此,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问题必须要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预防。
今天是第29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儿童青少年的眼睛发育什么时候最关键?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纠正不良的用眼习惯,预防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呢?